A22: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边书法” 探索无边
彭悠
■ 陈鹤良无边书法“清风徐来” 乔勇摄
  ◆ 彭悠

  海上画家陈鹤良,以绿色系列闻名海内外画坛。同时,他自创的“无边书法”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陈鹤良的“无边书法”是在草书的基础之上加以改变和创新所成。他认为草书更符合他率性而为的心性。曾潜心研究草书,通过一个字一个字地查阅对应的标准汉字的慢办法,过程十分繁琐但也使他记忆深刻。“无边书法”是在这一期间慢慢摸索出来的,也可以说有很强的偶然性,因此它是通过无意识的写就再到有意识的琢磨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锤炼、打磨、再造与提升,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边书法”以飘逸遒劲的笔触、恣肆华丽的形态、充满张力的结构、浑然天成的格调和形神兼备的韵律,将中华文化千年智慧与汉字的象形韵律美有机结合起来,令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

  形式的创新,是“无边书法”的最大特色。它突破了传统汉字书法在有限纸张内书写的形式,满框书写,四边汉字次要笔触均伸展消融在纸张外,由此形成一种美的跃动和内在的张力,汉字形尚存,意未尽,心向往,神已驰。韵律之美是“无边书法”的又一特色。数十个汉字,个个圆润流畅,笔力遒劲,整体上又一气呵成,自成一体,浑然天成,给人首尾相衔、舞动游走、气韵律动的感官享受。

  神形兼备,是“无边书法”的第三大特色。书法作品的内容,无论短字长句,均取自中国传世经典,形成对书法作品的厚重文化支撑,让观者在欣赏书法形式美的同时,深深浸润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中。书画相映,是“无边书法”的第四大特色。秉承中国传统“书画同源”的理念,一幅酣畅淋漓、黑白相间的作品,往往书画共存。有时,画是映衬底色,书法登堂彰显,画的浅绿底色衬托出字的黑白。或然书画同幅共色,不分彼此,浑然一体,横看如草书侧观似水墨。他还大胆尝试引进红色,巧妙恰当地使用红色印章,让红色不规则地点缀在黑字白纸间,使书法平添出几分暖色,作品更是生动明亮起来。

  陈鹤良在谈到“无边书法”时说:‘无边书法’中间包含了内容、形式、草书、印章四种元素。首先其本身是以怀素为母体的草书。其次在构图上,是四面出锋。我会根据纸张的形状和字数的多少,来设计字体的呈现,一定要写满。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是一定要配红色的大小印章。”

  艺术的生命在于探索和创新,“无边书法”,探索无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广告·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别开生面 大气浑成
马承源的翰墨金石
“无边书法” 探索无边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A22“无边书法” 探索无边 2018-01-13 2 2018年01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