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宁 曹刚
增加养老床位、新建绿道和健身步道、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住宅二次供水改造、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上海推出了十件29项政府实事,16个区全覆盖。
经过市民网上投票、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抽样调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三种方式,市民对去年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总体满意度为90.9分,比上一年提高1.8分,为近年来新高。其中,健身步道、绿道、小学生“爱心暑托班”、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等项目综合满意度评分名列前茅。
在采访中,许多市民告诉记者,市政府实事工程给老百姓送来了“大礼包”,带来的变化如同一个个“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长者照护之家
家门口的“养老院”
位于保屯路的半淞园街道长者照护之家地段超一流,位于一个高档楼盘裙房的三楼,正对着世博园区、滨江绿地。这是2017年全市开出的第54家长者照护之家。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28张床位,还有一部座椅式电梯。
75岁的彭秀兰手臂骨折后,就和老伴一起住到这里来了。“我家走过来十几分钟。这里有人照顾,什么都不用操心了。护理人员态度很好,吃得也好,小菜丰富,有虾、鸭腿、糖醋小排、芹菜香干,一天吃四顿呢!”
黄浦区半淞园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雷介绍说,这个嵌入式养老机构主要面向社区内失能老人、高龄独居老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为经过统一需求评估的老人提供照料、康复等短期住养服务,并辐射周边社区。根据护理等级,收费3090-3990元,这样的“性价比”,让许多老人和家属感到贴心。原来,黄浦区民政局对于长者照护之家的收费定出指导价,在4000元以下。
从2015年到2017年,上海连续三年将“新增长者照护之家”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现在,全市的长者照护之家达到了127家,中心城区的所有街道还有就是郊区城市化街镇实现全覆盖。
为老服务综合体
社区养老“享清福”
与长者照护之家相比,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则是一个更大的为老服务综合体。这里就建在社区里,有100张养老床位和15个日托位,集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涉老服务办事窗口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
“鼻子往这边画一点。”“哈哈哈!”昨天上午10时,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们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做“蒙眼画画”的游戏。98岁的张淑芳阿婆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就住在不远处的开元大厦,步行15分钟就到了。每天上午8点45分儿子媳妇把她送过来,下午自己回去,下雨天家里人会来接。“就像小孩去托儿所一样。”上午做做操、唱唱歌、聊聊天,然后吃午饭,午休在隔壁一个宽敞的房间,每位老人都有一张舒适的沙发椅,下午吃点心,看书、看电视都可以。说着说着老人竟流下了眼泪:“我是开心呀,老人享福了!”
而在楼上的养老院里,除了13张长者照护之家的短期床位外,还有87张养老床位,其中五楼失智老人住养区域,专门提供18张床位。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陶继民介绍说,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不断出现,有的集养老院、长者照护之家、日间服务中心、助餐点、卫生站等于一体,有的则是拥有其中两项或多项设施。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0家,老年人就近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颐养天年,幸福感大大增强。
“爱心暑托班”
街道乡镇“全覆盖”
“我的暑假愿望是打篮球”“我的暑假愿望是交一个新朋友”“我的暑假愿望是学警察叔叔指挥交通”……怎样才能实现这些愿望?答案是去“爱心暑托班”。
漫长的暑假,总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孩子们没有小伙伴一起玩,很孤单;家长又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家。由团市委牵头开展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这一市政府实事,为孩子和家长送去了快乐和放心。
不过,要实现这份“快乐”不简单。街道腾出场地,学校敞开大门,配备工作人员、老师,安排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素养类课程,并提供午餐,有的区还配备专业安保。暑托班的开办,更离不开志愿者的付出。每个班40名左右的小学生,配有5名大学生志愿者、2名高中生志愿者。去年全市参与暑托班运营服务的大中学生志愿者,超过10000名!
去年,上海开设“爱心暑托班”432个,超过计划8%。作为连续五年成为市政府的实事项目,爱心暑托班五年来共办班1317个,共服务小学生12.3万人次,其中2017年服务5万人次。去年的“爱心暑托班”更是实现两个“全覆盖”——办班时间暑假全覆盖,办班点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在去年实事工程市民满意度调查中,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项目综合满意度评分名列前茅。
旧住房改造
弄堂宜居“微更新”
昨天,回暖的冬日午后,86岁的赵宁新闲坐在靠背椅上,和老邻居拉家常:“最近一个多月,我来服务站汏过5趟浴,比屋里厢惬意多了。”这是西成里去年新建的睦邻服务站,为8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沐浴、洗衣、量血压等服务。
淮海中路街道党政办主任蒋小恩介绍,西成里建于1926年,是典型的石库门弄堂,有15处不可移动文物散落其间。然而,西成里有居民1400户,其中新里200户、旧里1200户,二级旧里面积达2.1万平方米,厨房合用,大部分居民们还离不开马桶。既要改善居住条件,又要保护原有建筑风貌,不容易。
随着市政府实事工程的全面推进,老房子大变样了:公用厨房焕然一新;抽水马桶应装尽装;“光明工程”使用电无忧;架空线全面入地;二次供水设施陆续改造完成……然而,还有少数居民受住房条件所限,独立卫浴空间无法改造。睦邻服务站应运而生,设三个独立淋浴间,宽敞明亮;洗衣房在隔壁弄堂,有四台洗衣机和两台烘干机。
走出服务站,漫步西成里,随处可见“修旧如旧”的暖心细节——原先功能各异、有些杂乱的窨井盖,统一改造做旧,别有韵味;许多老房新装了金属防盗门,红色仿木设计重现原貌,搭配老化水泥路面新铺的青石板,与传统历史风貌巧妙融合;门头和墙面经反复清洗修复,重现近百年前的风情。
这些温馨画面背后,是一组实实在在的“微更新”数字:2017年西成里翻修改建房屋14504平方米、公共厨房141家;清洗修复42套石库门、2995平方米墙面;铺设青石板路面1500多平方米……
浦江畔辟绿道
健身观景“两不误”
在虹口北外滩滨江绿道散步,是一种享受。漫步道、跑步道和骑行道,或三道合一,或分道而设。穿行绿荫中,漫步花丛间,健身观景两不误,人与自然愉悦互动,和谐共处。
虹口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总工程师黄岭介绍,虹口滨江绿道全长2.5公里,绿地总面积136623平方米,去年7月1日对外开放。“分四段,提供四重风景。瑞丰段的高大乔木构成幽静绿色空间;鲜艳的红花槭是国航段最大亮点;置阳段建成较早,草木繁盛;国客段的植物色彩和种类格外丰富,包括八仙花、玉簪、萱草、火焰南天竺、金焰绣线菊、荷兰月季、紫娇花及红叶石楠等。”
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副站长许晓波介绍,上海已建成447公里绿道,其中2017年新建绿道224公里,超过计划12%。
针对这项市政府实事工程,市区绿化部门围绕黄浦江贯通、大型公园绿地建设等,积极构建滨江绿道、杨浦区殷行路(政悦路)绿道、闵行郊野公园S32南核心区绿道、宝山友谊路北侧示范段等项目。其中滨江绿道是市级1号绿道,建设效果显著。如黄浦滨江绿道沿线精心布置月季园、岩石园、樱花园等7个主题花园;杨浦和徐汇滨江绿道重点打造工业遗址保留和特色文化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