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面对三只不同的苹果
陈歆耕
  陈歆耕

  作家出版社推出《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具有可贵的胆识。这套丛书集中了中国当代文坛一批“敢言之士”的文字,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一股清新的锐气,将会让文坛内外人士,对当下文艺批评的生态有新的认知。

  虽然总书记在两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加强文艺批评,乃至明确地提出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但我知道实际操作起来会遇到重重困难。在我看来,纯粹的文艺批评具有足够的空间,那么障碍来自哪里呢?简单地说,可能与批评者、被批评者利益纠葛有关、与人情面子有关。

  批评家常常会面对不同的苹果。有一种是局部有些“烂”,剜一剜后还可以吃的苹果,对这样的苹果我们采取鲁迅所说的“好处说好,差处说差”的态度就可以了。有肯定,有否定。但还有些苹果,不是局部“烂”,而是整个就是一只“烂苹果”,尤其是出自名家的“烂苹果”,我们有无勇气地说,那个苹果已经烂透了,无法去“剜”,就索性把它扔掉吧!

  还有一种苹果,在生活中是大量的,那就是整个是完好的,吃前削削皮就可以了。但在文艺创作中,如这般完好的“苹果”是极其罕见的,在我看来,只有那些能够经得起数百年乃至几千年时光检验,被读者公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经典,才有资格被称之为是相对完美的苹果。因此批评家需要特别谨慎,勿轻易地将一只刚落地的苹果供奉到神龛中去,更勿轻易地判定为又一部《红楼梦》问世。当然更不能把一只烂透的苹果,说成是一只完美的苹果。导致批评家公信力彻底丧失的,最常见的是后一种状况。

  这套丛书的推出,仅仅是强化“锐批评”的一个起点。进入这套丛书的只有10位作者,就是这10位作者,也有很“锐”,也有不那么“锐”的,相对于偌大的中国文坛,显然还是有些势单力薄。因此需要倡导、挖掘、扶持更多的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艺术感觉、敢道真言的作者进入这个序列。让“锐”批评家的阵容,更为壮大,“锐”批评的氛围更浓。

  不过要营造更为阔大的批评气象,我也并不认为完全要依赖外力的推动。说到底,还是与批评家自身的胆识和批评激情有关。因此我觉得批评家或准备以批评为业者也需要自省自励:您是否有当“将军”的追求,有成为当代“别林斯基”的野心?您在批评他人时,是否也有接受他人批评的雅量?您在选择批评靶标时,是完全出于批评家的良知和审美趣味,还是有利益的考量?您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还是只有一分证据,却说三分乃至五分的话?因此,剜烂苹果者,也要敢于正视自身的“疮疤”,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样在拿起手术刀“剜烂苹果”时,就会气势如虹,刀光更闪亮,刀法更娴熟,指向更精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6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7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8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9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旅游
   第A2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5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广告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广告/新民健康
消失的波希米亚飞地
如何面对三只不同的苹果
朴素的幸福
合族祠堂
伙伴
女儿的“礼物”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如何面对三只不同的苹果 2018-01-23 2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