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中,他不循规蹈矩,总是逆风翱翔,穿越黄沙海洋,这一次,他想带上我们。
回顾展,15分钟售罄
这次,赫尔佐格来上海,是为了他的作品回顾展。9天,8部作品,开票15分钟之内售罄。
究竟他是何方神圣?官方的说法是这样:“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与施隆多夫、法斯宾德和文德斯齐名,摈弃对电影种类的明确划分,挣脱已有创作形式的束缚,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和手法带领观众进入“狂喜的真实”。
“我大约是唯一走遍世界七大洲拍摄电影的导演。”赫尔佐格说,“把一艘船拖到非洲的热带雨林里”,这样的事,他觉得每一个成年人一辈子都应该干上一次。确实,在上海,这样喝着咖啡,接受采访,对赫尔佐格来说实在太安逸了。他记得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被狙击手的弹丸击中,主持人惊慌失措,但是赫尔佐格却平静地说:“有人在对我们射击。”示意采访继续。这份行尽天涯后的从容淡定,如何不叫人狂喜,惹人追随?
活动主办方也表示,上海观众对他的热情,特别是票子秒杀的状况完全出乎意料,这说明上海观众对艺术电影的需求空间巨大。朝九晚五的都市人渴望跟着这位老人一起在电影里狂喜狂飞。
一起飞,10个名额
回顾展开幕前的下午,赫尔佐格还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一个中德电影交流会,主办方是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来的都是业内大咖,有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戏剧学院、阿里大文娱、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主题有两个:一是看到票房如此火爆,他想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中国影迷看到自己的作品,因为请来了阿里大文娱;二是要让中国的电影人跟着大师一起学习、一起飞。
关于电影人才的培养,老人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在国外有一个“在线电影学校”,与中国的电影教学方法不同,他更强调实践,每个课程都要拍摄5-10个短片,与他自己的经历一脉相承。“我11岁才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影。”老人更强调实践,“在电影里,往往我们认为电影一切潜在的可能性都被发掘出来了,但它其实就像大海,越过大洋,还有非洲、亚洲,总有新的疆域。”所以,他总在用脚丈量着世界,从亚马逊的雨林到科威特的油田……
赫尔佐格打算在上海招募10个人,和他一起创作新的作品——这是他一直以来的项目,他太爱上海了,“计划用5个月时间,拍一部上海的作品。”所以,他想把这10个名额给上海。“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大师,我们一起找到好的表达方式,就用手都可以拍出好作品。”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