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解读 >>>
物理选考保障基数1.5万从何而来?
陆梓华
  上海于昨天下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将物理选考科目保障基数定为1.5万。为何要为物理学科建立保障机制?这一数字如何确定?多位教育专家作出解读。

  据悉,根据2013-2017年在沪招生院校理工类专业录取人数,1.5万这一保障基数能够基本满足招生院校在沪选拔培养理工类专业人才最基本生源所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高考综合改革后,上海学生选学选考物理的人数,相比于改革前,其实是有较大增长的。但上海也注意到了学生家长自主选择导致的博弈心态,与国家选才育才需求间不够一致的情况,这次及时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完善,是一种未雨绸缪。相关政策措施要落地,最终取决于学校的贯彻落实,以及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因此,《若干意见》强调要进一步优化高中教学组织工作,以及深化实施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摆脱功利的应试观念,还应进一步加大上海已经推进的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和春季高考改革的力度。

  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认为,这一机制出台有助于考生和高校实现“双赢”。考生可以进一步实现个人兴趣爱好和国家选才育才需要的统一,高校可以用好改革红利优化育人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更加精准合理地提出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不仅有助于体现各高校的差异化、类别上的不同,也有助于体现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建设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琳媛表示,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即是选考科目设置打破了文理限制,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面,促进其知识结构更为复合多元,以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在这次《若干意见》中,上海对高校选考科目设置作了进一步要求,明确提出根据学生选考科目情况,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其他科目也将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建立保障机制并适时实施。这些多管齐下的举措,将有利于引导更多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志愿和天赋特长选择选考科目,并保障高校各专业学科基础。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人物/新民环球
快乐教育 健康医疗 幸福养老
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
物理选考保障基数1.5万从何而来?
电影海报进商场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编成儿歌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物理选考保障基数1.5万从何而来? 2018-04-05 2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