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典乐不期而遇,对湖南街道的居民而言已不是新鲜事,“我们将邻近社区的居民‘请进来’,共享音乐之美;我们也让乐团演奏家‘走出去’,让这份美浸润更多人。打造立体化多层次的音乐教育体系,我们要‘网’住被古典迷住的每一颗心。”上交团长周平说。
积极践行“请进来、走出去”的,还有上海京剧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歌剧院等市级文艺院团。
请进来 走出去
此次上交和湖南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开设的“上交音乐教室”,是“音乐好邻居”的延伸。上交的“音乐好邻居”计划始于2015年8月,仅2017年,上交就举行了四次“周末开放日”,接待观众超过6000人次。本周日是今年第一次“周末开放日”,面向观众的小型乐队将“扩编”,更多明星演奏员将登上亲子舞台。驻团指挥张洁敏将携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演绎《彼得与狼》,弦乐首席和副首席将戴着红领巾饰演小男孩彼得。作为沪上“遛娃”的新去处,包括公共空间、演艺厅、主厅各项活动在内的全天3000余张门票,在开票当日便告售罄。
不满足于将观众“请进来”,还要携古典乐之美“走出去”。上交的“走出去”计划实施已久,杰出的演奏员和室内乐组合一直活跃在上海的社区、大学和工厂,就像一支支“文艺轻骑兵”,立足周边并辐射全国。而“音乐地图课堂”的版图也不断扩张,在申城内由徐汇区延伸至崇明区,在全国范围内,由云南昆明行至四川成都。
走大街 串小巷
与上交一样,上海不少文艺院团也走进街道、走近居民。上海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常常到现场指导广场舞排练,深受居民欢迎;上海歌剧院的艺术教育项目囊括歌剧、交响乐、舞蹈等不同门类,每次都为社区送上最适合的内容;上海歌舞团也常把讲座和演出送到杨浦、普陀和浦东新区。
今年是上海京剧院与龙华社区“国粹好邻居”项目实施的第二年,全年有“小京继人”“青燕”志愿行动等20多项艺术公益活动贯穿始终。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变身“国粹使者”,通过开讲坛、送新戏、座谈、对话等方式,将京剧艺术送进社区、校园、军营和敬老院。他们常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京剧经典唱段;而为学生们则准备了Q版京剧人物猜谜或可以上台体验的互动节目。
除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每两个月一次的“芭蕾大师公开课”,上海芭蕾舞团在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还设有“芭蕾体验教室”。来教室的有不少零基础的芭蕾爱好者,一期课程15节,短短几个月时间,学员就能在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地了解芭蕾,提高全身肌肉的柔韧性和控制力。
上海的艺术院团不仅要打造音乐和舞蹈的盛宴,还要打造“流水宴”。“音乐教育、普及,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上交团长周平说,“在这条路上,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本报记者 朱渊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