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上,戴着镣铐的仇虎从囚车上跳下来。他砸开脚铐,准备找害死父亲的焦阎王报仇,却发现焦阎王已死,昔日的恋人金子也嫁给了焦阎王的儿子——自己的朋友大星……通过一个悲剧故事,《原野》深刻地展现了剧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哲学思考。
曹禺的《原野》比《雷雨》和《日出》更具再创造空间。如何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时光,重现一段经典?是该忠于原著,还是该大胆颠覆?何念在他的《原野》中给出了答案。面对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他选择用贴近这个时代的讲述方法,给这个老故事增加一点新鲜感,并试图通过这种新鲜感,带给当下观众一点反思。
叙事结构上,在不改变原著内核和台词的前提下,故事从仇虎的角度切入,大胆调整剧本结构,尤其注重人物心理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全剧打破了原剧本线性的叙事模式,采用三段的方式:第一段是故事概貌,第二段是更详细的叙述,第三段则是无尽的重复,以此来增强叙事的丰富性。何念的解读是:“挖掘其内在价值观,但在讲故事的方法上,尽可能接近当下人们更易接受的节奏和方式,让观众迅速进入情境、找到平衡点。”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