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无效崇拜
沈月明
  沈月明

  在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年,我写过一篇随笔,意思是在天地同悲的时刻,一些人热衷于崇拜一只靠着本能幸存下来的猪,并美其名曰“猪坚强”,实在是一件很无聊很讽刺的事。但我没想到的是,这种无聊讽刺的事,10年后仍有“续篇”。

  10年,可以让伤痛淡去,但一些真正感动过我们的人和事,将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永存。

  10年前,17岁男生廖波被倒塌的建筑埋压,身受重伤。生命垂危之际,好朋友李阳举着吊瓶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一天一夜后,廖波终于获救。11岁女孩何亚军,被压废墟50多个小时,她忍着疼痛给无法动弹的同学喂水100多次,最终双双获救。

  如果求生是一种和动物一样的本能,那么在灾难中展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相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可贵精神品质。

  10年后,我们重访那些灾难中的市民英雄、救援人员,还有那些得到社会关怀的孤儿、伤残者,我们祭奠灾难中的死者,铭记灾难时的大爱,感恩援建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仪式。

  然而有人心心念念记着的是那头叫“猪坚强”的猪,并以相当长的篇幅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暮年猪坚强》。从“猪坚强”的“传奇”,一直写到它的收养者、喂养者、崇拜者,以及收养者的为难、纠结。汶川地震10周年,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场面可以写,作者偏偏找了一头猪来写。看“猪坚强”的文章时,我有时感觉像走进了莫言小说《生死疲劳》里的荒诞世界,猪啊羊啊驴啊,都会说话了,还有人表态:要把猪当子女养!这样的荒诞的的确确在“猪坚强”身上发生了。

  《暮年猪坚强》作者最后写道:

  “现在,‘猪坚强’已经渐渐老去。散步时,它忽而在一片落叶前流连,默然而立,一动不动。

  ‘你想啥呢?’龚国成问。

  ‘哼唧。’”

  这一声“哼唧”大概也是叫给作者和那些崇拜者听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汶川十年 大爱永存
   第A04版:汶川十年 大爱永存
   第A05版:汶川十年 大爱永存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专题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4版:家装专版
让社区居民需求获得及时回馈
第四届“左英护理奖”今天颁奖
创意机器人
无效崇拜
健康塑形奥秘有哪些?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无效崇拜 2018-05-11 2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