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之谦双钩《刘熊碑》
华 文
■ 赵之谦双钩《刘熊碑》之一页
  ◆ 华 文

  最近,广州华艺国际拍卖在上海巡展期间,邀请知名金石书画鉴赏家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西泠印社社员冯磊举办善本碑帖赏析讲座,解读吴昌硕、王国维等题跋《石鼓文》及沈均初旧藏赵之谦考释双钩的《刘熊碑》。

  《刘熊碑》全称《汉酸枣令刘熊碑》,又称《刘孟阳碑》。原碑二十三行,行三十三字。刘熊,字孟阳,广陵(今江苏扬州)海西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玄孙。此碑虽立碑年月不明,但为东汉刻碑无疑。后碑石断裂,存上下两块。传云二残石于明代嘉靖年间尚存世,后佚失。唐代诗人王建曾有《题酸枣令刘熊碑》诗一首,曰:“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消磨绝妙词。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识是蔡邕碑。”认为此碑是蔡邕所书,遂使此碑名声大噪。时至今日,此碑名声虽大,然存世拓本却极少。 

  沈均初所藏《刘熊碑》共三册,一册为拓本,一册为赵之谦双钩本,一册为平安馆刻翁方纲双钩本。赵之谦双钩本册外有费念慈题签。内页有赵氏题签,篆书题扉页。赵氏据天一阁藏宋拓本双钩,钩毕,复据翁方纲刻本补钩二十九字。册后以极小之字作碑图一纸,并跋两页考诸本异同。自谓“为均初尽七日功校正谬误,并取墨本追摹体势,双钩一本附残拓后。考次文字,别为碑图。”复记“双钩古刻非能任意为之,一碑有一碑面目,宜先求形似,然后神骨,与临池大异。”其中,一页碑图写字部分的尺寸高度仅18厘米,宽度只有13厘米,竟还没有半张A4纸大。赵之谦在上面一共写了687字(连同方框,原碑中已损泐且不知为何字,用方框表示),令人叹为观止。

  据介绍,赵之谦考释这件《刘熊碑》,同治三年正月初七跋双钩册时已尽七日之功,初八跋翁氏钩本后,初九、初十跋拓本册后,前后用时十日。这十日功夫,赵之谦只做了考释并双钩《刘熊碑》这一件事情,除了跟沈树镛的交谊匪浅外,更多的是他对于金石的兴趣。就一般的创作速度来说,赵之谦写一副对联,可能需要十分钟;刻一方印章,可能需要一个小时;画一张花卉,也最多半日工夫;而考释件《刘熊碑》却花了十天时间!且迄今为止,尚未见赵氏对一件碑帖有如此的不遗余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汶川十年 大爱永存特别报道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家装专版
问道宏法 经典传承
赵之谦双钩《刘熊碑》
董佩君的篆刻
略说壁画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A22赵之谦双钩《刘熊碑》 2018-05-12 2 2018年05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