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名士冒襄(字辟疆)曾被授掌勘问刑狱之推官,但未上任。清人入主中原,山河巨变,士人遗民多有痛哭流泪者,辟疆更是坚守名节,坚持隐居而为人敬重,成为晚明四公子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中翘楚。这时,秦淮湖畔一些风尘歌女对冒襄行迹亦十分关注。有董小苑者,志趣清雅,美丽纯洁,且有家国情怀。善诗、书、画、烹饪,能制糕点,自认识冒襄后,因志趣相投,更因敬慕其才华、气节、操守、人品等,据说有多达二十多次表白,愿以身相许,照拂起居,后终成伴侣。
康熙十二年(1673)皇帝诏书:征召社会贤达、隐逸人士入朝为官,当时有江南有司即向皇帝推荐他而被婉拒。四年后,冒襄家庭忽然生变,其弟竟利 欲熏心,通过“官司”,夺得了他的财产,冒襄陷入困境,此时,恰有明史馆总裁徐元文又多次函请“协助”,但他不顾眼前生活困顿无着,仍以“足疾”为由不出,又过六年(1683)清庭复聘他修《通志》,冒襄仍以老病为由坚辞。这时的他,已经八十岁了,每于灯下书蝇头小字数千“朝易米酒”度日。他重气节、坚守清白,心中每以“白云”自励!曾以诗明志:我是白云云是我,自知云我不须分。时人若问山翁意,看取山头一片云。此诗查冒襄《巢民诗集》暂未见,或出野史笔记,因录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