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
“金沙”难再觅
站在长江公园边凭栏远眺,可以看到水色偏绿的金沙江与偏黄的岷江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现在看上去金沙江要比岷江清澈,但早几年可不是这样的。”在长江公园亲水步道遛狗的市民廖大爷说,“前几年,金沙江上游建了大坝,拦住了泥沙,金沙江的水清澈了不少。”
江水是否干净,爱在金沙江游泳的周大爷也很有发言权。他说,自己在这里已经游了几十年了,只要天气合适,就算是冬天也会来游泳。早些年游完泳头发里还会有泥沙,得用水冲老半天才能冲干净,现在就不用操心这个问题了。周大爷从岸边捧起一汪水,“你看,现在水里已经看不太到泥沙了。”
据了解,从去年河长制工作开启以来,宜宾以“清河、护岸、净水、保水”为指引,创新实施“河长制+环保督查整改”“一河一景”等治水新方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去年,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宜宾段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无劣V类水体。
竹海
筑牢生态屏障
宜宾地区雨量丰沛,土壤肥沃,优越的温、光、土、水条件孕育了多类竹种,让这里成为了全球竹类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市内竹林面积达312.4万亩,是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所以除了酒香,“酒都”还飘着一股竹子的清香。
而在这几百万亩竹林中,蜀南竹海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一张生态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曾指示,要“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一走进蜀南竹海,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天然大氧吧,酷热的暑气也被葱绿俊秀的竹林挡在了外面。讲解员介绍说,蜀南竹海坚持环保发展,环卫工人用的扫帚也是就地取材,扫帚头是用竹子的小枝丫捆扎制成的,并且竹林通过承包制,带动了周边的农户一起富裕起来,实现生态富民。
据介绍,到2020年,宜宾市竹林面积将达到350万亩,实现竹产业产值300亿元,把宜宾建成生态美丽、产业发达、旅游兴旺、文化浓郁、竹农富裕的“中国竹都、最美竹海”。
开发区
绿色中发展经济
宽阔的道路两旁种满了绿植,不远处还能望见绿树成荫的山头,让人觉得自己仿佛不是来到了一个经济开发区。“眼前的这座山叫做龙头山,山脚下有个湿地公园,里面设置了骑行漫步道,许多开发区内的员工或者附近的市民会在闲暇时间来这里散步、骑行、锻炼,很受欢迎。”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负责人潘丽梅介绍。
除了龙头山森林公园,挂弓山公园、河湾湿地公园等一系列生态公园成为了临港开发区绿色基地的纽带,开发区园林式的设计让入驻企业能够亲近生态,在绿色中创新发展。
开发区位于长江航道零公里处,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营造与长江完美结合、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开发区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尽可能地保护长江源头的生态:打造全长23公里的长江干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项目,将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逐步迁出,选择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小的科技智能型企业入驻……做到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三江汇流处水清天蓝,蜀南竹海青翠秀丽,宜宾,这个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正焕发着绿色活力。
本报记者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