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桥匠人与外滩老建筑(上)
娄承浩 薛顺生
■ 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
  ◆ 娄承浩 薛顺生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北部的的高桥,是一个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古镇,北濒长江口,西临黄浦江,东连外高桥港口和保税区,南接高行镇。其历史特色正如老浦东人沈润章老先生所说:唐宋时期高桥是盐业的集散之乡,元明时期是沙船之乡,明清时期是纺织之乡。

  到了近代,高桥人勇闯上海滩,又成为占据上海营造业半壁江山的浦东帮的生力军。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23幢高楼大厦有三分之一出于高桥工匠之手,上海许多桥梁、厂房、花园洋房、里弄住宅、高楼大厦,都是高桥人的杰作。

  高桥匠人的伯乐

  若推高桥营造商的引路人,有一位不得不提,虽然他并非高桥人,但却作为建筑施工业浦东帮的鼻祖,成为后来带领多位高桥工匠闯荡上海滩的伯乐。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后,西方投资者纷纷接踵而来,开设码头、仓库、洋行、教堂等,许多建设项目均由外国人设计、外国公司施工。川沙蔡路镇做泥水工出身的杨斯盛当时边学技艺边学英语,结识了一些外国人,他的一手好技艺也得到外国业主的赏识。杨斯盛独具慧眼,1880年创办了中国人开设的第一家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1891年上海江海关施工招标,杨斯盛勇敢地和德、意两家外商竞标,在外国势力霸占的上海建筑市场,一个无名的营造厂怎么能中标呢?最后是意商皮特尔中标。

  上海是软土地基,地下水位很高,意商在施工时遇到地下水位上涨无法打桩的难题,致使工程停工。于是杨斯盛接标承建这项工程,他亲自督战,解决了一个个施工问题,保质按时完成了江海关大楼的承建任务,使外国人不得不折服,赢得了同行的赞誉。

  杨斯盛的成功,使高桥人看到了发展的前景,同时也使在沪外国人改变了对中国工匠的轻视。中国的建筑工匠熟悉地理环境,劳动力又低廉,这是外国建筑商无法抗衡的独特优势,从此中国营造商冲出了一条生路。

  王松云与汇中饭店

  王松云是高桥陆家宅人,比杨斯盛小六岁,从小随父学习水木作,20岁时在上海山海关路一家营造厂做档手(小包工),后来又与宁波人合开仁泰营造厂。他与杨斯盛都是浦东人,私交甚深。杨斯盛创设营造厂时,他入股助一臂之力,杨斯盛筹办浦东帮水木业公所时,他又积极赞成并捐资500元。

  只读过私塾的王松云不仅手艺好,会经营,还结识了西恩科、哈同等外国人。1904年哈同把爱俪园交给仁泰营造厂建造,至1907年筑成大小楼宇80个、阁8座、亭48个、台12个、池沼8个、水榭4个,具有10个大院9条道路。1909年全部建成,爱俪园成了海上大观园,社会各界人士都慕名而来,王松云由此扬名。

  王松云在承建爱俪园时,还独自开设王发记营造厂,承建外滩当时的最高建筑——汇中饭店大楼。一开始英国人不放心,因为王松云虽然眼下在做爱俪园工程,但都是二三层建筑,而汇中饭店高达六层,并且建在江边,技术难度高。

  当英国业主犹豫不决时,建造江海关大楼的杨斯盛在关键时刻为朋友挺身而出,愿做担保人,英国人才将汇中饭店工程发包给王发记营造厂。在建造过程中果然发生地基倾斜问题,杨斯盛凭借着建造江海关大楼时积累的宝贵经验,帮助王松云解决了难题,化险为夷。

  敢啃硬骨头的周瑞庭

  周瑞庭也是高桥第一批营造商之一。他家庭贫苦,父亲是木匠,勤劳仍不能摆脱贫困。他11岁到上海当木工,木工技艺很好,19岁时当上木工档手,先后在杨斯盛、顾兰洲手下承包工程。1895年在上海威海卫路(今威海路)446号开设周瑞记营造厂。

  由于他在承包工程中熟悉西方近代建筑,懂得英文又会经营,很快在营造业中崭露头角。他先后承建的项目有礼查饭店、杨树浦发电厂一期工程、俄国公馆(苏联领事馆)、扬子大楼、新闻报馆、敬业中学、四行储蓄会虹口分会大楼、圣三一堂翻建和乍浦路桥等。

  周瑞庭以敢啃硬骨头著称。1913年在承建杨树浦发电厂一期工程时,因工程地处黄浦江下游,与复兴岛隔江相望,水流特别急,围坝打桩时因江水急,泥沙流失,多次打桩都告失败。周瑞庭到外滩天文台了解了黄浦江潮汛资料后,携长子周星若将铺盖搬到工地,深入了解打桩失败原因,与工人师傅商量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决定用旧棉胎裹桩,在挡水坝中加进牛粪和明矾,这个土办法果然见效,打桩获得成功。

  俄国公馆建在苏州河口,而且有地下室,同样遇到塌方问题,周瑞庭用同样方法很快解决了。周瑞庭在同行中有很高声誉,曾担任由杨斯盛创议的浦东帮和绍兴帮联合组织——沪绍水木公所的董事长。

  高桥首富钟惠山

  钟惠山也是高桥早期的营造商,他出身在贫苦农家,4岁丧父,从小从师学泥工,手艺好,人品好,在南浔为刘姓大户人家修建祖坟,施工精良,深得东家信任。刘姓大户在上海购地建造大批里弄住宅时,钟惠山已在上海七浦路386号开设钟惠山营造厂,由于过去的人缘,刘姓大户建造大批里弄住宅的项目全部交给他承建。

  钟惠山施工质量让人信得过,报料报价实事求是,声誉传四方,建造里弄住宅从九江路、浙江路、广东路、福州路,扩展至闸北、曹家渡。建造上海石库门里弄使钟惠山发迹,他虽然没有承建有名的高楼大厦,但是有了积累,于是投资房产,成了拥有大量房产的营造商。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国家处在战乱时期,而上海城市却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地皮飞涨,房屋稀缺,钟惠山在不动产上赚了大钱,成为高桥首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我和霍金的生活
第四极
高桥匠人与外滩老建筑(上)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9高桥匠人与外滩老建筑(上) 2018-05-21 2 2018年05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