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以来至2016年,全国商超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三分之二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3000万吨。”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
“限塑令在商超、药店执行情况良好,全市各大超市、商场塑料袋销售量明显下降,收费塑料袋使用量比限塑前减少近七成。”
——南宁市工商部门市场规范管理科有关负责人说。
“超市内卖的东西都有外包装,民众可以自带购物袋,我们卖鱼卖肉,顾客怎么会用自带的购物袋装?”
——一位北京农贸市场商户介绍,大多数菜市场的商贩均无偿向顾客提供塑料袋。
“有的菜沾着土,有的带着水,用塑料袋提回家直接扔了,不心疼。如果用布袋子,还得收拾一下,不方便。反正卖菜的都会提供塑料袋。”
——刚买完菜的李女士提着袋子说。
“‘限塑令’已施行十年,对白色垃圾的治理,民众环保意识的提升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限塑令’施行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也是不争的事实。现如今,随着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限塑令’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与十年前大不相同。”
——清华大学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王洪涛认为。
“吃完外卖,一般会把餐盒等垃圾放在装外卖的袋子里一起扔了,不会重复用,因为有饭菜的味道、油污等。”
——一位市民说,尽管收到的外卖塑料袋、餐盒质量不错,商家还会收餐盒费,但吃完外卖并不会回收利用,而是直接丢弃。
“一方面,有偿使用塑料袋背后的价格弹性不足以让人望而却步。几毛钱的价格对一些精打细算的老年人或许还有一定影响,但对于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要单纯从经济上考虑,恐怕效果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消费者付费以后,会产生代偿心理,使用起塑料袋来反而会更理直气壮。”
——在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看来,通过价格杠杆推行“限塑令”,效果当然有,却有些尴尬。
“根据公开数据保守估算,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总和在2000万单左右。以每单外卖用一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盖120万平方米的面积,铺满168个足球场。”
——媒体报道。
“不妨参考环保行业‘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限塑令’的执行重点放在供给侧。可对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征收环保税,将环保成本转嫁给供给侧,并通过给予塑料袋回收商家补贴,从而控制供给并做到回收利用环节的环保化处理。“
——有专家建议,“限塑令”应该延长监管链条,不仅要限用,还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
“眼下治理‘白色污染’的外部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有利。与过去相比,公众的绿色消费观念得到了很大提升,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在不断壮大,完全可以倒逼生产者和销售商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
本栏编辑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