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歧中找到共同之处
“在任何一个议题上,所有国家都应有机会阐明立场,然后从分歧中找到共同之处。若无法找到,那就看看哪里能找到一条具建设性的道路带你往下一步迈进,让大家取得共识。”在闭幕式公开发言中引用过习主席讲话的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在闭门的部长圆桌会议上,从另一层面为“共同安全”作了最好阐释。
“共同安全”正是要尊重和保障地区内每个国家的安全,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他国安全为代价谋求自己的绝对安全;小国不能被大国边缘化,大国也不能被小国渔利。菲律宾大学政治学教授巴耶维拉认为,曾在南海问题上起过争端的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正是在不断沟通,充分理解彼此安全考量与核心利益的基础上,最终才会有《南海行为准则》框架的签订。
综合传统与非传统安全
“比起地区话语权、战争威胁,我们国家更担心恐怖袭击、极端天气这些非传统安全。我们希望通过中国与印度洋相关地区国家的安全合作,使得我们获得更多帮助。”在孟加拉国政府与政策研究院院长席叶德眼中,即将进行的中国-东盟军事演习对于孟加拉人来说,是迈出了提供“综合安全”的第一步。
近年来,亚太面临复杂的安全局势:既有领土争端、海洋划界等传统安全问题,也有恐怖主义回流严重、海盗及毒品问题猖獗、自然灾害频发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提出的“综合安全”正是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特别是亚太国家对解决非传统安全的共识更多、也进行更多实践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倡议。从马尔代夫送水到索马里巡航,中国军舰出现代表的从不是战争,而是和平。
中印30多年合作成典范
“真理只有一个,但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印度执政党人民党外交政策部门负责人乔泰维尔解读总理莫迪在开幕式晚宴上的讲话时如是说。在莫迪看来,无论是“四国联盟”还是“印太战略”,美国等国想拉拢印度、对抗中国的图谋都不会成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单独决定世界的未来,各国不应重回大国对抗的时代,合作才能塑造这个世纪的未来……我坚定相信,当印中携手,继续增进互信,关切彼此利益,亚洲和世界就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合作安全”,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从这一层面上说,中印堪称典范。中印合作有着良好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印边界总体保持长期稳定,30多年来未放一枪一炮,这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后,两国运用“成熟和智慧管控分歧”,在保持克制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对话沟通,以友好合作取代相互敌对,成功维护印中边境和平,以实际行动为“合作安全”写下最生动的注释。
发展安全并重实现可持续
“中国提出地区安全架构应与地区经济架构建设协调推进、相互促进,从这点上看,中国与域内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推动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光是对地区发展的贡献,也是对地区安全的贡献。”主办方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尼尔对于“可持续安全”的理念表示赞同。
亚洲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乃至政治发展方面差别巨大,但对于和平与稳定的诉求和关切高度一致。中国通过本国发展实际情况深刻领悟到,经济发展与安全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由此提出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的“可持续安全”理念,希望主张积极开展双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两个轮子一起转,构成亚洲安全机制的基石,让共同发展成为维护和平稳定的根本保障,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
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懂得“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深知坚持和平而非战争、合作而非对抗、共赢而非零和,才是推动地区乃至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在与文化传统相似、发展诉求相同的亚洲友邻一次次具体实践中,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作出一次次生动、深刻的阐释。 特派记者 卫蔚 (本报新加坡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