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圆锤”齐射,俄罗斯水下核威慑终成型
科京
■ 俄核潜艇发射“圆锤”导弹瞬间 图 VCG
■ 俄海军955型核潜艇艇长施林下达发射命令 图 VCG
  5月22日,俄海军新一代955型导弹核潜艇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简称“尤”号,K-535)在白海水下齐射四枚“圆锤”洲际潜地导弹,成功命中8000公里之外的远东库拉靶场目标。这是俄罗斯继1991年8月6日苏联667BDRM型核潜艇发射16枚R-29RM导弹之后的最大规模水下齐射。

  美国感到懊恼

  和之前俄军高调宣传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匕首”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相比,俄军对“圆锤”齐射的报道倒显得不温不火。据红星电视台报道,四枚“圆锤”以5.7秒间隔通过“冷发射”方式从水下弹出,导弹发动机在出水后点火,直冲云霄。画面显示,“尤”号艇内布置整洁,艇员行动迅速,视频和红外监控覆盖整个导弹舱,那里有许多机械式仪表和继电器式控制机构,而指挥舱里则配备多套显示屏,旁边还挂起了苏联时代的标语“导弹的发射成绩对祖国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尤”号艇长弗拉基米尔·施林上校自2003年起担任副艇长,2009年升任艇长,此前“尤”号全部六次“圆锤”试射都在他的指挥下进行的。

  美联社称,俄方未按惯例事前通报试射活动,美方虽在库拉靶场以东935公里的伊雷克森空军基地设有专门的导弹监视器材,这次却因缺乏准备时间而未能完整捕捉到“圆锤”弹头落地的全过程。更让美方紧张的是,俄海军水下齐射四枚“圆锤”成功,相当于完美通过毕业答辩,说明俄制新一代“潜地导弹-核潜艇”系统已能战备值班,全新的水下核威慑体系初步成型。

  坚持就是胜利

  根据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核武器条约(START-2),俄军941型核潜艇搭载的R-39潜地导弹在1996-2004年销毁,而预定装备955型艇的R-39M导弹研制却因三次试射失败下马,俄军把希望都寄托在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研制的R-30“圆锤”导弹上。

  “圆锤”实为大名鼎鼎的陆基“白杨-M”导弹的潜基版,也是热工所承揽的首个潜地导弹项目,1997年开始前期研究,俄军专门将941型艇“迪米特里·顿茨科伊”号改成“圆锤”的试射平台,2003-2005年,前三次试射成功。而配套的955型首艇“尤”号在1996年开工建造,当时乐观估计到2001年搭载“圆锤”的“尤”号即可服役。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苏联解体令俄罗斯遭受严重的经济困难和人才流失,连带使得军工业全方位倒退,“尤”号拖到2008年才下水,正式入列俄海军更是拖到2013年。“圆锤”还要糟糕,其重量只有R-39的40%,但射程和搭载弹头威力却要求相同,这让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导航控制系统的小型化几位困难。凭借“工匠精神”,热工所在实验室里做出头几枚试验弹所需的精密导航部件,可转入工厂试制后却一再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接下去的九次试射“三胜六败”。鉴于955型艇尺寸较小,且完全照着“圆锤”的尺寸量身定制,很显然,导弹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2010年10月7日,“圆锤”第13次试射取得成功,算上这一次,已试射32次,其中仅有一次失败。这其中,继955型首艇“尤”号2011年6月成功试射“圆锤”后,姊妹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和“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也进行了“艇-弹结合”试射,确认了955型艇和导弹的匹配性,同时培养了大量合格艇员,基本形成可信赖的战斗力。由此算来,俄军建设新一代水下核威慑体系耗时超过21年,真可谓来之不易。科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导读
军界瞭望
F-35隐形机参战! 以色列拔得头筹
“圆锤”齐射,俄罗斯水下核威慑终成型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19“圆锤”齐射,俄罗斯水下核威慑终成型 2018-06-04 2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