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两全其美’上海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论坛”上,多位乳腺癌相关科室、心血管等跨领域专家,结合本市乳腺癌发病的新趋势和诊治现状,倡议推进乳腺癌“两全”健康管理理念,覆盖癌症早期预防及高危筛查,急病期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慢病期跨学科管理癌症伴随疾病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通过上海地区的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与基层医疗建设,为乳腺癌患者实现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夯实基础,助力乳腺癌慢病管理新策略落地,惠及患者整体健康水平提升。
几乎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
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乳腺癌研究所所长邵志敏教授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内探索乳腺癌慢病管理新策略的进展几乎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着眼于患者整体健康,从“治未病”的乳腺癌早期筛查与科普教育,到多学科联合治疗疾病,跨领域综合管理患者的整体健康,以及包括整形技术、基因筛查等新技术对年轻患者保乳、生育等需求的满足,都确保我们能够为患者个体带来更加细致、深入的人文关怀,“两全其美”改善生存质量。
监测骨密度 降低骨松风险
专家: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甲乳外科主任盛湲教授
大量乳腺癌患者在慢病期将接受5到10年的内分泌治疗。在此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乳腺癌患者容易伴随血脂异常、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等,严重拉低生存质量。医生在管理伴随性疾病的时候,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侧重点相对不同。以骨安全为例,临床医生在为绝经后患者安排内分泌治疗前,会特别关注骨基线检测标准。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鼓励适当运动,适当补钙,戒烟戒酒,注意防止跌倒和身体猛烈撞击等;对于治疗药物的选择,也须依据患者个体情况适当选择,同时严格监测骨密度,以降低骨安全问题的发生。
关注血脂 防范心血管事件
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吕蓓教授
乳腺癌患者特别是绝经后患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加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甚至已成为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远期首位致死原因。专家共识提出,在治疗癌症的同时,关注包括血脂异常等可能遭遇的健康风险,通过跨学科协作,实现提前干预和更加主动的健康管理,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升生存水平。
给予患者更多人性化关怀
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朱丽教授
50%-60%早期乳腺癌患者伴随精神抑郁和焦虑,超过1/3的患者伴随感觉异常及相关器质性病变。从心理问题的发生到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个过程,给予患者更多人性化关怀,应从疾病的治疗早期就对患者由心理变化引发的心理或精神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并结合健康教育、认知治疗、心理支持治疗、心理药物治疗等手段,从肿瘤心理学角度进行全方位管理,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重视长期随访环节的落地
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乳腺病科主任韩晶教授
实现对乳腺癌患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目前要特别重视长期随访环节的落地,把包括疾病与整体健康的长期随访以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贯穿全部治疗周期乃至整体生存期,通过患者、家庭与跨领域医生的共同努力,促进患者预后,以良好的状态回归家庭和社会。
落实肿瘤患者分级管理
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张宏伟教授
要实现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目标,落实肿瘤患者的分级管理是关键。通过构建早期乳腺癌分级诊疗体系,已经形成的医联体逐步纳入更多的二级、一级医院,应对乳腺癌规范诊治地域分配不均衡,再同步推进随访及伴随疾病管理体系建立,长期管理好伴随疾病。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