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人:嘉定区华亭镇金吕村村民刘女士
反映情况:大约一个多月前,我们村里突然开了一个废塑料“加工厂”。粉碎机整日轰鸣,噪声不断、粉尘飞扬、异味刺鼻,废塑料堆积成山占用农田,加工时产生的废水直排河道,严重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废料染脏土地
记者跟随嘉定区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华亭镇金吕村的北华组仓库附近。道路尽头,原本宽敞的田间小路陡然紧缩:道路上覆盖的各类废塑料挡住了去路。一旁种植着作物的农田里,废塑料更是堆积如山。走近后,发出的阵阵异味,令人晕眩。
记者走进场地内看到,民宅间的空地也成了废旧塑料的原料堆场。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旧家电的塑料外壳堆积如山,塞得“盆满钵满”,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道上,同样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狭小的场地内,被人专门辟出一间“操作室”,里面放着一台锈迹斑斑的塑料粉碎机。“这台机器只要一启动,整个村子里都能听见!”村民告诉记者,黑心老板眼里只有利益,经常超负荷作业,根本不管是否扰民。“白天黑夜,只要有活,他就干。”
空地上,放着数十只两米多高的敞口蛇皮袋,里面装满塑料碎片。“工人们把原料放在粉碎机里碾碎,这些就是产出的‘成品’,他们再拿去卖。”一名正在现场作业的工人振振有词地辩解说,他们是卖给“正规客户”的。
废水直排河道
根据《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严格禁止在居民区加工利用废塑料。而离开该“加工厂”直线距离不到30米处,就是金吕村的一众民宅。
而紧挨着操作室东侧,是一条小河。记者发现,一根水管从房间内伸出,与河道“无缝对接”。如此一来,废塑料加工时产生的所有废水,便直接被排入河道中。难怪,毗邻河道的土壤已变硬发黑,寸草不生。
“打游击”被捉现行
经执法人员核实确认,该“企业”不仅未取得环评资质,在整个加工操作环节中,完全敞开式露天操作。废水、废物、噪声等均无序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执法人员进入现场许久后,“老板”这才不紧不慢地走过来。他满不在乎地表示,自己只是“再做几天”,很快便会搬走。“搬走?你就是从别的地方搬过来的,现在还要搬到哪里去?”原来,执法人员早已调查得清清楚楚:“这家‘个体户’在到处‘打游击’,打完一枪,换一个地方,原来‘寄居’在别处,做不下去之后,才搬来这里。”
随后,执法人员对该负责人做了现场笔录,并要求其限期整改。闻讯赶来的村环保干部也承诺,将敦促当事人,尽快完成清场。
不过,面对执法人员和村干部的好言规劝,该负责人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触犯环保法,反而犟头倔脑,坚决表示“不会搬迁”。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复查时,如果发现当事人依旧拒不整改,将实行更为严厉的“按日计罚”措施,并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在郊区,类似的废塑料加工点是一个普遍问题。它们流动性大,往往难以掌控。我们呼吁当地政府,应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因为,只有彻底斩断它们生存的土壤,才能让这些严重危害居民生活环境的游击队无处遁形。”
本报记者 徐驰
明日热线预告
9:30-11:30 普陀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黄昌发
13:30-15:30 奉贤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赵威
互动平台
市民服务热线:12345
手机客户端“12345”
手机客户端“新民App”
值守电话:96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