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性早熟先看“年龄范围”
“诊断性早熟是有年龄限定的”,在日前举行的性早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学术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李嫔教授介绍,一般情况下,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比如乳房发育、月经初潮、阴毛胡须发育、突然长个子等等,才能纳入性早熟诊断的年龄界限,一旦超出这个年龄,就不属于性早熟诊断范围。
在这个年龄界定基础上,家长要多加观察,要善于观察,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及早察觉孩子的身体变化。首先,家长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直观地发现他(她)是否出现第二性征;其次,八九岁的孩子在短时间内突然长高,比如一个月突然增高了1厘米,那么家长就要引起注意;此外,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性格上的变化,孩子会由于自己身体上的变化而产生不安情绪。
判断性早熟学会分“真假”
性早熟是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目前病因仍不清楚。决定青春期启动时间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表观遗传学因素等。作为家长,需要初步了解儿童青春期启动及性发育的机制;作为专科医生,要明确性早熟及性发育相关疾病的病因,并进一步优化临床的个体化诊断流程。
儿童性早熟还有“真假”之分。李嫔教授解释,人体内控制生殖系统发育的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如果是性腺轴提前启动,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而导致的性早熟,则被称为“真性性早熟”,也叫做中枢性性早熟,属于临床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患,发病率约为1/5000~1/10000。主要表现为性发育过早,骨骼成熟较快,导致骨骺提前愈合,影响患儿的终身高。假性性早熟是源于外界原因引起的体内雌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提早出现,但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过程。
一部分孩子会出现快速进展型青春期,一般也是在9岁多与同龄孩子一样开始发育,启动年龄并未提早,但进展快,例如女孩可能从乳房发育到初潮也就历时1年左右。这类孩子由于骨龄进展迅速,很快闭合,生长期缩短,导致成人期矮身材。
另需提醒家长注意的是,“第二性征提前出现”或是“骨龄提前”,只是说明性激素水平增高已有一段时间,并非是诊断性早熟的特异性指标,病程短和发育进程慢的患儿可能骨龄超前不明显。李嫔教授表示,家长一旦遇到以上似是而非的状况,请务必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激素检查,结合孩子性发育状态、性征进展情况、身高和骨龄的变化、B超等结果,由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因此,家长应带孩子尽快就诊,不要自行诊断而延误医治。
心理治疗和性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性早熟的治疗目的是以改善患儿的成年期身高为核心,尤其是7岁以下性早熟儿童治疗后对身高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规范化和个体化,是性早熟治疗的两大原则。目前国际上唯一通过临床试验认可的只有长效的GnRH类似物,如亮丙瑞林等。这是一种人体下丘脑激素的类似产物,一般需要皮下注射而不是口服给药,大约每4周注射一次。治疗剂量根据儿童的身高来进行计算,根据治疗后的性激素、骨龄变化来调整剂量。为改善成年身高,GnRH类似物一般至少需要连续治疗两年以上。
性早熟的孩子因身体变化,心智也会发生变化,表现为可能出现缺乏自信、性格孤僻,发生早恋、早孕,性犯罪风险也会增大。因此,心理治疗和疏导要和药物治疗同步进行。家长和老师应留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和不安,做他们的心理辅导员,帮助孩子建立对性发育的正确认识,避免自卑、焦虑等情绪出现。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饮食上,避免含有激素的食物及一些所谓的滋补食品,尽量减少高热量食物、反季蔬果等;起居上,每天保证8个小时睡眠时间,孩子睡眠期间不宜开夜灯,对于孩子看视频、用手机等需节制,注意避免孩子接触带性暗示的影视或话语,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儿童性早熟风险,这方面女童高于男童。推荐以弹跳为主的运动,特别是摸高、跳绳和引体向上等纵向运动,有利于身高的增长。 潘嘉毅 图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