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支持器官捐献
生命得以延续
虞睿
  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自2015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以来,公民器官捐献事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通过3年不断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中国每年仍然约有30万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着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6万余例,捐献器官数量同需要器官移植治疗的患者数量相比,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各医疗机构通过公众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公民对于器官捐献的关注、了解与支持,并最终自愿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顾劲扬指出,加大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首先要消除大众对器官捐献的误解和恐惧。临床上,器官移植的成功,要历经血液及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的配型、供体不正常指标的纠正、供体器官维护等过程。其中,器官移植手术前,主要的准备就是配型,配性决定了手术的成功与否。以肾移植为例,配型越接近,肾排斥的机会就越小。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水平的提高,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是来自于红十字会和医疗机构的志愿者。新华医院普外科护士长黄帅从2012年起兼职成为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她的工作贯穿于发现适合的器官捐献者、开展病例分析、法律文书报备、器官维护乃至丧葬关怀等全程。她表示,在工作过程中,遭遇过家属的误解,也感受到人间的大爱,这份志愿者工作的意义非凡。

  自2016年底,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管理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网站开通支付宝“一键登记”通道以来,已经有超过30万人登记注册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在我国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只是一种个人意愿与爱心的表达。而真正需要完成器官捐献,不仅需要符合一定的医学、伦理条件,还必须经过家人的书面同意才能完成。但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会坚定家属同意在其逝后器官捐献的决心。            虞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财经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伏尔加之波
   第A14版:伏尔加之波
   第A15版:伏尔加之波
   第A16版:伏尔加之波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阳光天地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阳光天地
食疗学几招 安度梅雨季
青春期提前 骨龄检测先行
支持器官捐献 生命得以延续
扫码关注新民 康健园官方微信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A22支持器官捐献
生命得以延续
2018-06-25 2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