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时空《哈姆雷特》上海首演
朱光
■ 胡军(前左)在《哈姆雷特》中 本报记者 胡晓芒 摄
  本报讯 (记者 朱光)昨晚在大剧院举行上海首演的李六乙导演版《哈姆雷特》,是目前中国舞台上,最“跨时空”的哈姆雷特。从舞美、服装甚至台词都辨不清年代、地点,而这种时空模糊的状态,正是导演的追求——莎剧之伟大,在于无论何时在哪里上演都符合当下的世故人情。

  作为莎士比亚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哈姆雷特》平均每15分钟就在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上演。这一版《哈姆雷特》是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自去年启动的“中国文化交流计划”中“莎士比亚舞台本翻译计划”三部合作剧目之一。另外两部是《暴风雨》和《第十二夜》。英国皇莎此举也是为了创造一套适合当今中国舞台呈现、便于演员演绎且利于普及的莎剧新译本。因而,该版《哈姆雷特》启用了女翻译家李建鸣的译作。

  舞台设计秉承李六乙以往剧目的惯常——舞台演区总归不是水平的,这一次是一个可以向任何一侧倾斜不同角度的土褐色椭圆形平台。平台之上,挂着一个巨大的,可以不时调整位置的金属色编织球。平台周围有数个高光射灯调节演区明暗,光源也不时“刺”向观众席。此外,别无他物。这样的舞台既有历史色调又有未来视觉,象征着哈姆雷特的追问——To be or not to be(此次被翻译为“在还是不在”)是永恒的。人物服装也是宽袍大袖,不明年代,既像是古希腊的风格,也有东方意趣,可谓贯通中西。

  正如观众的期待和胡军的承诺,他扮演的哈姆雷特被贯注了力量——因而哪怕是犹豫,也显得不忧郁但疯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我和我的祖国 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人物·博览/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4-21
片片落英 含蓄人间情味
小中见大
跨时空《哈姆雷特》上海首演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6跨时空《哈姆雷特》上海首演 2019-01-17 2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