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莎士比亚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哈姆雷特》平均每15分钟就在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上演。这一版《哈姆雷特》是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自去年启动的“中国文化交流计划”中“莎士比亚舞台本翻译计划”三部合作剧目之一。另外两部是《暴风雨》和《第十二夜》。英国皇莎此举也是为了创造一套适合当今中国舞台呈现、便于演员演绎且利于普及的莎剧新译本。因而,该版《哈姆雷特》启用了女翻译家李建鸣的译作。
舞台设计秉承李六乙以往剧目的惯常——舞台演区总归不是水平的,这一次是一个可以向任何一侧倾斜不同角度的土褐色椭圆形平台。平台之上,挂着一个巨大的,可以不时调整位置的金属色编织球。平台周围有数个高光射灯调节演区明暗,光源也不时“刺”向观众席。此外,别无他物。这样的舞台既有历史色调又有未来视觉,象征着哈姆雷特的追问——To be or not to be(此次被翻译为“在还是不在”)是永恒的。人物服装也是宽袍大袖,不明年代,既像是古希腊的风格,也有东方意趣,可谓贯通中西。
正如观众的期待和胡军的承诺,他扮演的哈姆雷特被贯注了力量——因而哪怕是犹豫,也显得不忧郁但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