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黄有方表示,上海这些年来的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从国际上来看,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技术转移和转化的比例。上海的科技发展从整体发展长远考虑,要进一步建立完备的技术转移和转化的体系,争取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
“从科技人才的角度看,引进人才靠什么?要是拼房子、工资、津贴、家庭保障等方面,上海未必有优势。”黄有方坦言,比起房子、工资,其实很多科研人员更看重自己辛苦研发出的成果能否落地。“如果其他地方转化不了,上海能转化,科研人员就自然留下来了。”他认为,要让科技人员的成果有用武之地,软环境比工资等更重要,这是把科技人才引进和稳住的重要因素。
市人大代表康锐提出,尽管本市也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条例,但社会的认知度、落实情况仍不佳。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部门都应该积极应对,成立专门的部门,让科研成果不只是“墙里开花”。同时,也要明确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的利益保障,要像房产中介一样成为市场行为。政府部门则要搭好平台,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墙里开花”也能“墙外香”。
本报记者 宋宁华
(专题审议会相关报道见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