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增专用车和集装箱 建智能监管体系 多管齐下杜绝“混装混运”
~~~增专用车和集装箱 建智能监管体系 多管齐下杜绝“混装混运”
~~~增专用车和集装箱 建智能监管体系 多管齐下杜绝“混装混运”
~~~增专用车和集装箱 建智能监管体系 多管齐下杜绝“混装混运”
     
2019年02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年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增专用车和集装箱 建智能监管体系 多管齐下杜绝“混装混运”
金旻矣
■ 在浦东金桥镇城运中心指挥大厅,工作人员实时监控社区垃圾分类情况 杨建正 摄
  记者从昨天在沪召开的住建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今年本市力争基本建成全程分类体系,建成8000个回收网点和170个中转站。到明年底,全市干垃圾焚烧能力将达2.08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能力将至0.7万吨/日,可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表示,全市16个区将分两批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系统。本市将逐步更新改造1.2万个居住小区、1.7万余个定时定点垃圾箱房,目前已完成改造近万个。4万余个道路废物箱分类标识也已全面完成,实现容器、标识、宣传、公示、配置“五规范”。

  在末端分类处理环节,目前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0.43万吨/日,可回收物则通过两网融合专项收运系统送至各类再生资源工厂利用。今年本市将抓紧建设7座干垃圾焚烧设施、8座湿垃圾集中资源化利用设施和一个填埋场。

  不少市民对“混装混运”仍有质疑。相关部门表示,目前已强化分类驳运(收集)监管,统一规范驳运工具、驳运模式。在“垃圾去哪儿了”微信公众号上已开通投诉平台,市民若发现物业和环卫企业混装混运,可“一键举报”,促进垃圾分类收集进一步规范。  

  今年,干、湿垃圾及有害垃圾分类运输专用车数量将继续增加。年底,湿垃圾专用车将增至920辆,有害垃圾运输车将实现每区配备一辆。今年,全市还将建成8000个回收网点和170个中转站,可回收物专项收运系统由“市场化体系”调整为“准公益性体系”。此外,全市41座大型中转站目前均已实现“干、湿”垃圾分类转运,今年底,湿垃圾专用集装箱将增至180个,确保全城已分类垃圾的转运。

  此外,“科技+管理”模式也将对混装混运进行监管。本市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整合社区现有的智能监控装置、运输车辆GPS设备、网格化监控等资源,建全程监管体系。上海将强化环卫收运作业的监督管理,杜绝混装混运。对单位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建立“首次告知整改,再次整改后收运,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并移交执法部门处罚”的倒逼机制。对拒不配合进行源头分类驳运的物业企业,依法予以市场退出等处罚。

  而在分类处理环节,将实现末端处置企业进场垃圾的品质自动监控、来源全程追溯,制定差别化生活垃圾收费处理制度,对干垃圾量、符合质量要求的湿垃圾和可回收物量分别核定,建立面向区、街镇级的、与垃圾分类质量相挂钩的垃圾处理费奖惩制度。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ZF01版:中缝4-21
明年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老外居民热心同建“乐分箱”
有多少错误可以重来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明年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2019-02-22 2 2019年02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