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桥镇人口基数大。相较而言,吸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数量较大。去年4月,城桥镇成立生态就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将符合条件的特殊人员就业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委托第三方即崇明振康社区服务社管理。目前,振康社区服务社特殊人员共计31名,其中12名为吸毒人员、4名为刑满释放人员。经综合考察认定表现良好后,他们才能回归社区就业。
锻造特殊人员,服务社自有一套管理办法。自特殊人群纳入就业范围后,服务社为每个人建立信息表,便于分析其社会关系、个人性格、过往经历等,进行合理分组。服务社还要求所有就业人员每周五集中在一起学习,邀请相关部门人员授课,包括遵纪守法、拒毒防毒、心理健康等,已先后邀请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禁毒办等授课。在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特殊人员有苗头性问题或日常表现不稳定,服务社就立即组织家访,家访对象包括亲属、村居干部、村民小组长等,掌握第一手信息,将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对于连续两次通报表扬人员,由服务社推荐至社区就业。
经实践基地千锤百炼的“打造”和“打磨”,部分特殊人员“毕业”了,被分配到社区工作。 服务社还创造“闭环式”管理,对于工作不负责,或村居反映不合格人员,服务社一旦发现,将及时把他们“召回”,送回“大熔炉”再次“打造”……
一年来通过服务社的管理,31名特殊人群就业人员表现良好,未发生重新违法犯罪问题。经过4个月以来教育实践,黄某、张某等8名特殊人员,输送到6个居村社区从事环境整治岗位,并与涉及社区签订共管协议书,社会反响较好。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