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分类垃圾箱是否设置到位?商圈分类运输是否符合规定?今天起,市城管执法局率先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新时尚”生活垃圾分类大整治,为7月1日上海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做好铺垫。上午,记者随虹口区城管执法队员来到虹叶花苑小区和白玉兰广场,对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在四川北路街道虹叶花苑小区,执法队员来到新改造的垃圾箱房,发现分类智能垃圾桶已设置到位。志愿者刷卡分别打开了可回收物垃圾桶和干垃圾桶,桶内各类垃圾投放基本正确。
川北街道邢长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柏年麟介绍,该小区共10幢住宅楼、850多户居民,今年1月18日开始正式推行垃圾分类,目前处于宣传培训阶段,有多位志愿者现场指导垃圾投放。“小区老年人较多,观念可能还没改变过来,但大家都认为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目前,小区内有些住宅楼还没设置分类桶,近期已准备加设分类桶,还将开展垃圾分类大型宣传。”柏年麟说。
记者获悉,“大整治”是为配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先期打前站,将以居住小区、商业楼宇、商场、医院、学校、党政机关为重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去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治理力度。截至2月底,共开展执法检查4800余次,依法开出672张罚单,督促自行整改1300余起。
市城管局透露,下阶段,将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重点对六类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计划对全市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交通枢纽、12000多个住宅小区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落实管理、投放、驳运主体责任。同时,依托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系统,对全市100多家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10多家生活垃圾处置单位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落实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主体责任。
此外,城管部门将建立生活垃圾管理行政处罚事项目录,形成权责清单及处罚裁量基准,及时出台执法指南。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