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秦怡,1922年出生于上海。20世纪40年代曾主演过《草木皆兵》、《桃花扇》等话剧,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1947年,由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1956年主演的故事片《女篮五号》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得银质奖章。此后出演的影片还有《红色的种子》、《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在35部电影、25出话剧、8部电视剧中饰演了近80个人物,塑造了多个脍灸人口的艺术形象,在海内外观众中享有盛誉。
秦怡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人们经常会怀着几分惊讶、几分羡慕的目光注视着银幕上、生活中的她,一个近似神话里的美丽女性,已是97岁的高龄,时光老人好像忘了在她身上刻下岁月的印痕。她永远是那么青春、漂亮,思维仍然那么敏捷。
有什么使自己“青春长在、美丽依旧”?是爹妈的遗传基因特别优异?是她的生活特别幸福、惬意?其实,她历经了许多艰辛和磨难。第一次婚姻是不幸的,丈夫酗酒后家庭暴力不断。后来她和金焰的夫妇生活,在感情上也是屡屡重创。“文革”中,她因主演电影《北国江南》,成了文艺黑线重点批判人物。她先后生过4次大病,开过7次刀,患过脂肪瘤、甲状腺瘤,摘除了胆囊,还得了肠癌。长卧病榻的丈夫金焰在1983年病故,惟一的爱子金捷16岁时患上精神分裂症,后又患上了糖尿病和前列腺肥大,她含辛茹苦地照顾这个多病的孩子,直到2007年儿子60岁时离她而去,此外姐姐的生活也是她负责。
艰辛和磨难还包括物质上的。在秦怡走红的年代,电影演员只是按月拿工资,并没有存下几个钱。她最担心姐姐和儿子生病住院,因为他俩一住院就得支出几万元。秦怡学会了给儿子注射胰岛素,用轻柔的动作使儿子少受痛苦,也节省了费用。所以当秦怡把自己的养老钱20万捐给汶川地震灾区,听到她说:“我的儿子已经走了,我没有什么牵挂了,希望我这20万存款真的能帮助到灾区的人民。”现场的许多人都哭了。
那么,秦怡究竟有没有养生秘诀?她的回答是:一是精神上永远乐观;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她说,“我这一生遇到的灾难和不幸太多了。但伤痛来了,既来之则安之,你就对付着吧。哭天抹泪没有用,旁人只能安慰你几句,最后还是要自己扛着,调整心态。我是个女性,我希望得到亲人的呵护,但是命运常常捉弄我,我从来没有像其他幸福女人一样能躺在丈夫的臂弯里受宠的福气,也没有哪位亲人在经济上助我一臂之力,我得擦干自己的眼泪,走出家门去挣钱,养家糊口。我当年患了癌症,但阎王爷不让我去报到,我就好好活下去啊!”
她认为一个人有四种年龄,即自然、生理、心理、社会年龄。自然和生理年龄不可选择,但心理和社会年龄可塑性很大,人的年龄逐步增大,这是不可抗拒的,但人的精神状态不能因为年龄增大而松垮下来,体型也不注意保持了,衣服也拖沓起来,不仅会给人一种苍老的印象,而且本身的自我感觉也会越来越苍老。“我就不是这样,从精神上说,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尽量保持开朗、乐观。人老是生理的自然规律,但心态上不要老是想着自己老啦、老啦,不中用啦,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动。我可不,年轻时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我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饮食上,鸡鸭鱼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我都照吃,从不忌食,嘴巴过瘾了,肚子感到饱了就停筷子。”
在进入中老年之后,秦怡尤为注意形体锻炼。她的宗旨是:不拘一格,松弛、随意。她不仅学习了“八段锦”,还通过电视等途径学习健身操。她每天清晨坚持锻炼半小时。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风雨无阻,饭后漫步2000米。近年,秦怡的腿部骨质疏松严重,户外运动减少了,就常在家中锻炼,躺在床上像骑自行车那样伸屈双腿,使血液回流到全身,既可供给心脑系统足够的氧和血,又可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坚持用冷水洗浴,从年轻时起,就一直视冷水为有效的保养剂,坚持不变。在央视《我的健康我做主》节目中,秦怡做起了示范动作:“洗完以后觉得滑溜了,拼命地搓搓搓,搓搓以后脸上的血液流通了,这个皮肤就看起来很滋润、很舒服的。”她在动中取静,自创“放松功”。她说:“就是你的手搁在腿上也好,搁在这儿也好,全部松下来,就这样,一点力气都不要,一点劲都不要用,全部放松,自己思想也是放松,放松,放松下来你就很好了。还有一个就是深呼吸是很好的,深呼吸了以后等于在体内给它舒畅一下,就是让它气顺了人就舒服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