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汇塘为南北走向,示范段全长1.5公里,北至宜山路,南至漕宝路。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一些支向水网没有了,河道全线疏浚距今也有较长时间,河道产生淤积,水体质量较差,周边一些单位成为居民亲水的“堵点”。在前期大调研过程中,爱建园居民反映蒲汇塘河在夏天暴雨后有异味,同时小区中车辆进出较多,居民缺少一个安全舒适的散步环境。田林街道在河道整治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与区市政水务署联合对蒲汇塘河道两岸进行设计建设,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比如邻近蒲汇塘的钦州路花鸟市场就是个堵点,居民近水不亲水,蒲汇塘的功能景观形态及环境品质有待提升。”田林街道社区规划师吴茂辉说。
田林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林建敏告诉记者,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蒲汇塘(宜山路-漕宝路)两岸景观提升工程(示范段)的建设,让河流周边的居民便捷地来到蒲汇塘享受“近水楼台”。“第一步是先建沿河的慢行系统,力争到年底基本贯通。今年年初,我们先拆除了钦州路花鸟市场的违章建筑,并与好饰家、市副食品公司等单位沟通,拆违、留出沿河6米区域。同时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接下来沿河将增加路灯、座椅数量等。”
记者从蒲汇塘(宜山路-漕宝路)两岸景观提升工程(示范段)的建设规划中获悉,项目将以蒲汇塘两岸腹地为载体,实践城市线性廊道连接、流动、共享,串联城市公园,形成完整连续的生态格局;依托绿色网络建立连续慢行系统,与日常公交服务设施联通,达成交通替代;结合周边用地与地域文化,形成不同属性的特色空间。蒲汇塘通过清淤、岸坡建设、绿化种植,达到河道畅通、美化环境、提升功能等诸多功能,使市民真正享有“水清、地绿、天蓝、宁静”的生态环境。
绿化改造方案按场地路段分为三段,分别是绚烂彩林、滨河园艺、浪漫繁花。增补观赏乔木,重塑林下绿化。在沿河场地入口及重要节点新增智能景观设施,集便携充电、WIFI热点、LED显示屏、应急广播、视频监控、智能照明、环境监测等功能为一体,在融入河道周围整体景观环境的同时提升场地的智能化,方便游客及居民使用。
此外,蒲汇塘沿岸还有些专项设计,将徐汇文化基因和蒲汇塘历史传承通过植入特色文化地刻、设置文化景墙和纪念雕塑等形式,融入文化场景。如30平方米的蒲汇书局、水岸轻展厅、城市生活实验室、城市气泡、蒲汇足迹墙等,通过该区域的文化寻根,挖掘徐汇文化基因。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