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静安区域内面积最大的街镇,彭浦镇最早是以蔬菜种植闻名的市郊乡镇。该镇白遗桥大队上世纪50年代组建的蔬菜生产合作社,还曾获得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肯定。该镇改革开放后,开创了上海乡镇许多“第一”:第一批进入全国“亿元乡镇”行列;第一批荣获全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上海第一个实行农民退养制度的乡镇;上海第一个完成了所有适龄农村人员户口的“农转非”的城镇;上海第一座乡镇现代教育园区。如今的彭浦镇,已经是拥有100余万平方米产业园区、300万平方米中高档住宅区和57个市、区级文明小区的现代化城区。
故事会上,在彭浦镇“土生土长”的居民百姓们,分3大篇章动情地诉说了乡镇的光辉岁月、时代变迁。
在“逐光追影·彭浦梦”篇章中,农民摄影家李为民用一组组反映彭浦镇城镇景观变化的影像资料,叙述了通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用镜头定格田园美景、摄取农家风采、记载乡村巨变。
彭浦镇“两代人”李大强、刘欣,以多媒体小品形式,表演、讲述了昔日一片片农田菜地、农舍瓦房的家乡,转变为都市型工业园区、上海多媒体产业化基地等现代产业园区的过程。
在“扬帆逐梦·新篇章”,彭浦镇5位先进人物的光影展现在大众面前,他们分别是随身带着56位患者家中钥匙的优秀家庭医生严正、开创“跟踪式”保洁法的“公厕劳模”李影、首创“宜居安养”为老服务新模式的“养老顾问”江文奕、为老公房小区居民上下楼提供服务的“加装电梯专员”郭颖和架起军地友谊桥梁的“双拥项目负责人”胡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