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菱人王明华 松江红菱似元宝 撑船采菱苦中甜
张小小 孙云
  奕奕空中电,浅浅池中菱。眼下正是松江特产红菱上市的季节。清晨,松江小昆山镇的采菱人“阿胡子”(见图 张小小 摄)穿上一身胶衣,登上和塑料桶差不多大的迷你塑料船,手握着细篙漂荡到池面,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捞起菱盘,摘下已经通体鲜红的成熟菱角,丢进船肚里。偶尔“阿胡子”也会失手,刚刚摘下的菱角从手心滑落水中,不过他也并不在意,因为“菱角会沉到水底,等来年又会爆出新的菱盘”,又是丰收的一季。

  红菱是松江四大特产之一,因为形如元宝,它得到了一个贵气十足的别称:元宝红。立秋过后,天气渐凉,在沪郊小昆山镇的不少池塘里,红菱也一茬茬地成熟了。

  “阿胡子”是一名因为车祸造成腿脚残疾的采菱人,本名王明华,因为留着一脸络腮胡子,朋友们都这么称呼他。与粗犷的外表不符,坐在小船里,他的眼神分外犀利,手脚也快,总是一眼瞄准那绿萍下若隐若现的红色。把小船撑过去稳稳当当地停好,一把捞起菱盘,准确地摘下已经成熟的菱角。手里一边摘着红菱,一双眼睛已经又望向另外的方向,“扫描”着下一片隐藏着成熟菱角的水域。

  池塘里,菱角长得密密麻麻,船只能勉强容纳两个人挤坐在里面,拨开叶子划船,一片片的蚊子“嗡嗡”叫着扑面而来,采菱着实辛苦。对于右膝盖不能自如弯曲的王明华来说,更是考验。采摘菱角时,他会先坐在小船中央,右腿搁到船尾的夹板上,然后将上半身探出船外。如此一来,腰背受力增加,半天下来就腰酸背痛,每天晚上一沾到床,立刻能够酣然入梦。不过,第二天一早,他又撑着船去劳作了,每天差不多要采一二十公斤的菱角。

  采好的菱角由妻子柴秀娥拿到市场去卖,她也是残疾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业余时间,他们还会去兴家残疾人义务家教学校松江分校做志愿者。家里的农活多,还要做志愿者,所以,他们总是把菱角卖得很便宜。菱角的市场价每公斤卖二十元,他们就只卖十三四元,早点卖完能早点回家。生活不容易,夫妻俩对此并没有怨言,他们说:“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通讯员  张小小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都市小区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采菱人王明华 松江红菱似元宝 撑船采菱苦中甜
稻浪滚滚收割忙 国庆新米上餐桌
看松江立体农业如何“一田多收”
宝山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6采菱人王明华 松江红菱似元宝 撑船采菱苦中甜 2019-09-21 2 2019年09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