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于漪、马凤山、王逸平、包起帆、杨怀远、邹碧华、徐虎、秦怡、钟扬为这九位上海“最美奋斗者”点赞
~~~于漪、马凤山、王逸平、包起帆、杨怀远、邹碧华、徐虎、秦怡、钟扬为这九位上海“最美奋斗者”点赞
     
2019年09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情满怀 勇于创新 不断追梦
于漪、马凤山、王逸平、包起帆、杨怀远、邹碧华、徐虎、秦怡、钟扬为这九位上海“最美奋斗者”点赞
李一能
  昨天,来自上海的于漪、马凤山、王逸平、包起帆、杨怀远、邹碧华、徐虎、秦怡、钟扬9人获中国“最美奋斗者”称号。让我们走近这些“最美奋斗者”,见证他们的奋斗、勇气、使命与担当。

  心怀大爱 无私奉献

  于漪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她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教文育人”“德智融合”等主张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如今已90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于漪说:“当我把生命和国家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永远是有力量的,我仍然跟年轻人一样,仍然有壮志豪情!”

  杨浦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顾登妹说,于漪为教育事业奋斗了近70年,是上海教师的楷模。我们一直以她为旗帜,引导广大教师像她一样,扎根三尺讲台,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一切为了孩子,“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做好老师。”

  中国电影百多年的光影长廊里,经典角色、优秀演员用“灿若星辰”来形容,亦不为过。秦怡,一个光彩熠熠的名字,她主演的《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女篮五号》等30多部影片家喻户晓,塑造的一个个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秦怡能作为中国电影界唯一代表,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殊荣。

  秦怡始终用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实践着自己心怀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不变初心。她说:“我就是希望作品里有一些精神可以得到弘扬,给人心灵以启迪。”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说:“我们电影界需要这样一个美丽的标杆,让我们看得到自己的职业的光荣和方向。”

  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钟扬,16年间在西藏行路50万公里,跋涉高原采集4000万颗种子,给未来百年的中国留下种子财富。艰苦援藏十六载,他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呕心沥血。如今的雪域高原上,他播下的科学种子已茁壮成长,无数名“追梦人”踏着钟扬曾走过的足迹,继续着他未竟的梦想。

  钟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追梦者精神”却永远不会远去。近年来,在钟扬精神的感召下,复旦大学涌现出一批批“钟扬式”好党员、好老师和“钟扬式”教学团队、科研团队。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努力将钟扬老师的“种子精神”发扬光大。

  激情满怀 勇攀高峰

  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历经34稿,点滴变化,都凝聚着司法改革“掌舵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的心血。他将信息化前沿性技术引入司法改革,主持起草司法改革多项制度,并在全国率先提出司法体制改革项目化管理理念。47岁的邹碧华倒下了。这位司法改革的“燃灯者”,激励着更多后来人接续奋斗。长宁区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张枫至今记得邹碧华对他说过的话:“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的存在才因此有了价值。”

  “多数人的生命最多只有3万天,除了吃饭睡觉,真正能用来工作的有效时间只有1万天。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这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逸平经常提起的“3万天理论”。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造福2000多万患者的创新中药。但它的领衔研发者王逸平自己,也是一个与病魔“鏖战”了25年的病人。

  从30岁到55岁,长达25年时间里,王逸平以抱病之躯,先后承担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专项、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中科院重大专项等众多研究任务。2018年4月11日,为新药研发鞠躬尽瘁的王逸平,在办公室溘然长逝,年仅55岁。

  马凤山,新中国第一代大中型飞机总设计师和技术开拓者,领导了我国第一款中程战略轰炸机轰6、第一款中型运输机运8和第一款大型客机运10的设计工作。马凤山说得最多的是:“人命关天,质量第一。”在运10设计中,他统领着几十个专业、几百个单位的大协作,却始终认真审核每一份报告,每一个数据,带领各级技术负责人对十四万三千页设计图纸在内的全部技术报告、手册进行了逐一审查,飞机研制10年中没有出现过一次因为数据错误造成的大返工。

  为国为民 奋斗不止

  “抓斗大王包起帆”是一个上海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这名从码头工人起步,以非凡毅力坚持创新,用创新劳动成果为“解放”码头工人、推动港口生产力发展作出特殊贡献。

  他将创新作为生命的动力,不断将创新转换为生产力。在创新道路上,他以“非主流派”的身份取得了令很多“主流派”也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3次获得国家发明奖,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5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次获得日内瓦、巴黎、匹兹堡等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一根小小扁担,一挑便是三十八年。它的主人,就是杨怀远,原上海市海运局“长柳轮”服务员。

  38年,杨怀远肩挑小扁担,千方百计为旅客排忧解难。他不计报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小扁担精神”。退休以后,他依然心系客船,担任客运服务顾问,培养出一批青年服务标兵,使小扁担精神成为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崇高理念。

  “52904500”是全上海有名的“徐虎热线”。以“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奋斗奉献精神,徐虎花费6300多小时的业余时间,义务为居民修理2100余处故障。他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传授给徒弟,产生了影响广泛的“徐虎效应”。

  如今退休9年的徐虎,积极投入推广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工作中:“这是为老百姓做实事、谋福利的好事情。”他工作过的西部集团,培养出一批“小徐虎”,提供更专业完善的物业服务,其中已有“00后”的身影。普陀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水电工杨华峰一直记得徐虎的一句话:“承诺居民的,就一定会做到。”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专版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激情满怀 勇于创新 不断追梦
致敬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新民晚报要闻A05激情满怀 勇于创新 不断追梦 2019-09-26 2 2019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