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目击/新民印象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爱你,亲爱的中国
杨洁 刘歆
扫码看视频
天安门广场上两个“红飘带”大型景观雕塑从南端向北端延伸,为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增加灵动的喜庆气氛
长安街两侧设立了12处国庆立体花坛,路过的人们纷纷拍照留念 特派记者 陈炅玮 摄
游客手持国旗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夜晚,长安街两侧建筑物群组上演华彩灯光秀,展现“70周年”“我爱你中国”“祖国万岁”等字样
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的展台
游客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降旗仪式
成就展通过还原不同年代的家庭场景,让人们回到往昔,看到今朝,畅想未来
歼-20飞机和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展台吸引了众多观众
  特派记者 杨洁 文

  特派记者 刘歆(除署名外)图

  “看这里!三、二、一,茄子!”脸颊画上了五星红旗的游客们,喜气洋洋地同天安门广场上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LOGO合影留念。离“正日子”越来越近,北京处处花团锦簇、红旗飘扬,人们的笑容与鲜花一同绽放。

  这两天,北京展览馆更是人头攒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开展数日,吸引大批参观者。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人,牵着孩子、耐心解惑的家长,手持国旗、兴奋张望的青年……不少市民游客从各地赶来,一大早就在门口排队等待。

  步入展区,人们仿佛走进一条穿越70年的时光隧道,伴随祖国一起从封闭落后走到开放进步、从积贫积弱走到繁荣富强。第一部宪法、第一批国产汽车、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一颗原子弹、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的准考证与试卷……150个“新中国的第一”备受瞩目,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展品,娓娓诉说着新中国走过的风雨征程。

  跟随着浅棕色地毯上印制的年份数字,观众们兴奋地与自己出生的年份合影,在滚滚历史中寻找自己的人生轨迹。“我出生于1955年,孩子是1981年生的,我看到年份就拍下来。”北京市民赵阿姨说,她第一天开展的时候就来了,觉得没看够,今天又特意再重温一遍,“从过去到现在,中国真是沧桑巨变,我们作为亲历者,感触太深了,年轻人也应该多来看看。”

  新中国70年的历史由无数家庭与个人组成,不少来自老百姓家中的日常物品也登陆展厅,几个家庭场景勾起人们无限感怀。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张土炕、一盏煤油灯、两三件简单家具,几乎就是全部家当;改革开放后,电视、冰箱、电风扇成了城市家庭的“标配”;进入新时代,齐备的家具和电器、适宜的居住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惬意;迈向未来,人工智能则将让家居变得更智慧。

  展区内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上海元素: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手术、国内首例自制人工心脏瓣膜都在上海成功实施、安置;七十年代,“的确良”在上海石化生产成功,风靡一时;八十年代,新中国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诞生于上海,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九十年代,还是一片阡陌农田的浦东迎来开发开放,第一个海关保税区在外高桥设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步入21世纪,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建立,世博会敞开国门;一直到今天,自贸区先行先试、进博会成功举办,C919国产大飞机首航、洋山港四期建成……城市变化之大、贡献之巨、发展之快,让我们为之自豪。

  入夜的京城,花千树、星如雨,美轮美奂。

  建国门大街沿途挂满中国结红色灯饰,典雅喜庆。城市中心CBD商区一片繁华美景:招商局大厦的外立面金色烟火绚烂盛放,流光溢彩;银泰中心、世界华商中心光影闪耀,时而是礼花、鲜花,时而是红绸、红旗,时而又变幻出“祖国万岁”的大字……

  一个国,一座城,千家万户、大街小巷,无数祝福汇成璀璨灯海,一同为共和国庆生:“我爱你,亲爱的中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我爱你,亲爱的中国
新民晚报目击/新民印象A12我爱你,亲爱的中国 2019-09-27 2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