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6日早上,这位曾经预言“世界需要中国”的法国前总统,在巴黎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6岁。
26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女婿弗雷德里克·萨拉-巴鲁向媒体宣布:“希拉克今早在亲人陪伴下去世,很安详。”
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宣布默哀一分钟。法国多名政党领导人发表声明高度评价希拉克,并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
备受宠爱的独子
家教严格的学霸
1932年11月29日,法国巴黎拉丁区的一户人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夫妻二人当时已经过了30岁,这个意外出世的男孩成了备受宠爱的独子。父母给他起名雅克·希拉克。
母亲格外疼爱希拉克。每天放学回来,希拉克都会看到母亲给他留下的糖果,并且已经剥掉了包装纸。外人来访,母亲也会严格要求对方的穿着,她相信这样可以避免外人将病菌带到家中。在银行任职的父亲虽然总是忙于工作,但对希拉克很严格,尤其在教育方面从不放松。他要求儿子必须阅读维克多·雨果、查尔斯·波德莱尔等名家的作品,并将希拉克送进了巴黎西部一家很好的中学。
18岁的希拉克曾一度跑去当海员,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运煤,不过自由的生活没持续几个月,希拉克就被父亲拽了回来,送进了著名的巴黎政治学院。1953年,希拉克参加了哈佛大学的暑期课程,后来又在索米尔装甲骑兵指挥学院读过书,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当“学霸”,以第十的成绩毕业并拿到了公共与政治学硕士学位,并参加了在阿尔及利亚的战争。
说干就干的“推土机”
左右摇摆的“变色龙”
从战场回国,希拉克进入审计法院工作,正是这份工作,让他遇到了第一位人生导师——总理蓬皮杜。“他是我的推土机。”蓬皮杜曾这样评价希拉克道,“如果我告诉希拉克,这棵树(挡住了阳光)让我处在树荫下,他会在五分钟内把它砍掉。”
那时的希拉克一米九的大高个,年轻帅气,叼着烟、喝着啤酒,轻轻松松拿下了乡间选民的选票,顺利进入议会。有人缘又肯干的希拉克1967年第一次被任命为社会事务部部长,走上法国的政治舞台,当过财政部长、农业部长等。1974年至1976年,他第一次当选法国总理。1977年至1995年的18年里,希拉克又连续三次当选巴黎市长,被人戏称为巴黎市长“钉子户”。正是这个职务为他此后的政治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986年至1988年,希拉克再度出任法国总理。
1981年、1988年两次参选总统失败后,1995年5月,希拉克代表右翼的保卫共和国联盟第三次参选,终于在第二轮投票中击败了社会党人若斯潘,成为法国第22任总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五任总统。2002年,他又成功连任。希拉克曾在2006年这样评价自己“钉子户”式的政治生涯:“我32岁时加入政府,然后就一直呆了下来。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只有我和家具铁打不动。”
在巴黎国际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帕斯卡尔·佩里纳诺看来,希拉克“能够弥合左右分歧”。他致力于推进法国的政治改革,通过修宪将总统任期从7年缩短至5年,解决了总统选举与议会选举不同步,进而破解了法国政坛此前常见的“左右共治”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时常难产的难题。
不过,反对者却称希拉克是个左右摇摆的“变色龙”,毫无忠诚度可言。他们说希拉克经常见风使舵地按照选民的口味来调整政策,早年反对所谓的“欧元联邦制”,2005年又敦促制定新的欧盟宪法,结果被法国人投票“打脸”。
百姓眼中的“最佳”
媒体口中的“蠢蛋”
曾常驻法国的媒体人郑若麟表示,与希拉克打过交道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两分钟内,他能让你觉得彼此很熟悉”。他喜欢在人群中侃侃而谈、哈哈大笑。
在许多法国人的印象里,希拉克就是一个能在街头巷尾、在每年的巴黎农业展上“巧遇”的老先生。当巴黎市长时,不常搭乘地铁的希拉克曾在前往艺术展的路上纵身一跃、跳过卡住他的地铁闸机,被媒体拍了下来。当总统期间,他会将车窗摇下,与路上的行人、街边店铺的店主打招呼;会和参加农业展的农民聊天,了解当年的收成情况,并毫无架子地挤牛奶、挤羊奶,笑呵呵地拿着奶酪、抱着小羊羔当“代言人”;还会穿上运动衣、举起哑铃,登上杂志封面,为法国冬奥会鼓劲……
但一个亲民随和的人却在电视风行的年代显得不善言辞。“他在电视上表现一般。”郑若麟还记得,在一场与密特朗的电视辩论中,时任总统的密特朗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模样,对希拉克说:“我是总统,你是总理。”希拉克立即回应道:“不,在这场辩论中,我们是平等的。”不过,他的回应立即被密特朗的一句“是的,总理先生”给打了回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担任总统期间,希拉克颇有争议。口不择言的他因为与英国在欧盟政策方面发生分歧,当着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德国总理施罗德的面毫不客气地说:“你可不能相信烹饪水平如此糟糕的人,他们对欧洲农业唯一的贡献就是疯牛病!”
当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要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时,希拉克表示强烈反对,他发表电视讲话说:“战争一直以来都是最后手段,是对于失败的承认,是最糟糕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带来死亡和痛苦。”因此,他成为亲以的法国媒体诋毁的对象,说他是“蠢蛋”,不过这也使得法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声望达到顶点。
在他退休离开政治舞台后,法国人逐渐认识到不与美国捆绑在一起是正确选择。尽管在希拉克任上,法国国力不如过去,但在外交领域成绩不小。“他让法国以一个二流大国的身份发挥了一流强国的作用。”郑若麟评价道。
在希拉克退休2年后,他在法国一份“最受欢迎的政治家”调查中跃居首位,成为受74%的法国人青睐的“最棒总统”。而在2010年,当78岁高龄的希拉克因为卷入一宗数十年前的腐败案、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首位遭司法传讯的法国前总统时,法国人对他的尊敬依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中国文化的“铁粉”
最大胆的“预言家”
值得一提的是希拉克担任总统的那些年里的中法关系。希拉克一生曾7次访华,其中4次是以总统身份前来,足迹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
2009年,希拉克在外交学院的演讲主题为“经济危机与新的全球治理”。在他看来,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建设,需要给予新兴大国应有的地位。“世界需要中国,需要中国的智慧和参与,需要中国的建设性作用。”希拉克强调,法国要加强国际地位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希拉克对中国的喜爱由来已久,被媒体称作“热爱中国的人”。希拉克深谙中国历史文化,能准确判断青铜器的年代。1978年夏,希拉克首次访华便造访西安,成为第一位参观秦陵兵马俑的外国人,并称赞这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他还喜爱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说过要为李白和杜甫写剧本,并在2004年访华时专门参观了杜甫故居。希拉克曾在自传中写道:“我被亚洲文化的智慧和微妙所吸引。亚洲的文化主要起源于公元五世纪前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就是这些引起了我的兴趣。”
美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拉克也是个美食家,尤其爱吃川菜。希拉克在巴黎有一个专门帮他“解馋”的中国厨师,经常去爱丽舍宫给他做中餐。希拉克还不时光顾巴黎的中餐馆,北京烤鸭是他的最爱。在总统任期内,希拉克还大力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埃菲尔铁塔也首次披上了“中国红”。
2009年,希拉克以私人身份最后一次访华。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希拉克先生是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好朋友。
本报记者 齐旭 杨一帆 特约撰稿人 孔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