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中科院退休高工讲述人生最美风景
~~~——中科院退休高工讲述人生最美风景
~~~——中科院退休高工讲述人生最美风景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开国大典游行队伍到原子弹试验现场
——中科院退休高工讲述人生最美风景
董纯蕾 郜阳
  开国大典完整版彩色影像日前正式公布,几代中国人最澎湃的那段回忆愈发鲜艳起来。这段迄今公开的关于开国大典时间最长、内容最完整的视频,将前中科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泰安的思绪,又拉回了70年前。事实上,70年来,他无数次梦回1949年——那年10月1日,还是大学新生的他曾那样豪迈、那样欢欣地走过天安门,和各界群众代表一起欢庆新中国的成立。打开70年前的话匣子,他满脑子浮现的,都是自己年轻时的样子,都是共和国最初成立的那段奋进岁月。

  那一年,王泰安19岁。1949年8月,他和同学们坐上了上海开往北京的火车。当火车“呜呜”叫着驶入北京前门车站,眼前的一幕让王泰安感动:早已守候在月台上的学长们拉起了“欢迎清华新同学”的横幅,热情地帮忙提行李。王泰安还记得,晚饭后,大家会自发聚集在体育馆台阶上,唱响爱国歌曲。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象征新中国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国旗与国徽,开始在全国人民心中描绘。“建筑系梁思成教授和助手们设计的国徽草稿也在校展示,广泛征求全校师生们的意见。”王泰安回忆。

  九月,某个深夜,同学们被大礼堂前钟亭的大铜钟发出的洪亮声音惊醒,纷纷奔向大礼堂。一会儿,大家听到了汽车响。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吴晗教授走下车,三步并两步上台,激动而又不失庄严地高举五星红旗的样张。“这是政协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他大声说。顿时全场沸腾,“新中国万岁”的呼喊声响彻整个夜晚。很快,最激动人心的一天来了!10月1日清晨,天还没亮,王泰安和同学们带着赶制的五角星小灯,坐上了开往西直门的车。“到了西直门后,大家再步行到天安门。”王泰安说,“我们围在一起唱歌跳舞,心是热的,身体很快就暖和了。”

  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正式开始。雄壮的国歌、呼啸的战机……一切都令人心潮澎湃。“等到我们清华大学队伍行至天安门,已经晚上8时。我们点亮手中提灯,就像天安门前一条望不到头的火龙。”他清晰记得,天安门前的大灯照亮了整个城楼和游行队伍,毛主席穿着草绿色中山装,向游行队伍喊“同志们万岁”。那一夜,很多中国人都和这些青年学子一样,幸福得一夜无眠。

  人的一生中,能亲历改变历史的神圣时刻,殊为不易。王泰安见证了不止一个。第二次是1965年,在大漠戈壁,王泰安受命担任第二颗原子弹爆炸动物效应组的负责人,见证了我国成功完成第二次核试验。“5月14日那天,飞机隆隆掠过天空,站在远处小土丘上,大家瞬间感受到一阵热浪袭来,透过防护目镜,只见空中挂起一个火红火红的小太阳,随即升起一朵漂亮的蘑菇云,经久不散。”老人回忆。人群还在庆贺,王泰安已和动物效应组同事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进入靶区,他们连续苦战三昼夜,没有合过眼。

  退休后的王泰安,喜爱书画、摄影与旅游,这些年他涉足祖国的大好河山,世界风景名胜,定格了很多美丽的画面。然而,无论那年的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还是那个春天的罗布泊,他都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但这又何妨,人生最美的风景,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里。

  本报记者 董纯蕾 郜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这样的青春才壮丽
从开国大典游行队伍到原子弹试验现场
电子竞技
新民晚报要闻A03从开国大典游行队伍到原子弹试验现场 2019-09-27 2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