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正当中国人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国庆长假中,法国巴黎发生了震惊市民的大案:警察总局一名文职雇员接连刺死4人、最后被赶来的同袍击毙。原本,吃瓜群众都以为这是件普通刑事案,但随着政客们的“掺合”,事件开始发生戏剧性变化,本就饱受压力的法国警察再次成了替罪羊。
案件调查还没开始,作为主管领导,法国内政部长卡斯塔内就断言,此事与恐怖主义无关,只是一起“在任何工作场所都可能发生的人性悲剧”,警察并非特定的袭击对象。可随着调查的展开,凶手的宗教背景、给妻子的短信、记录着警局几十位同僚个人资料和地址的U盘……无不显示他实施袭击的动机,似乎并不是卡斯塔内所说的“职场纠纷”,而是针对警察的恐怖袭击。当进一步的调查职责被移交给反恐委员会后,法国媒体“闻风而变”,突然停止了对案件性质的猜测,齐齐将矛头对准警察,指责警局内部对潜在不稳定因素的监视有缺陷。
如此一来,巴黎乃至全法国警察成了这起案件的双重受害人:不仅失去了4名警员,也再一次成为“政治正确”的牺牲品。
外国游客常常诟病法国警察不作为,而旅居巴黎的很多人则对警察抱有更多同情。法国警察执法时有很多“禁区”,基本上所有示威者群体都不能得罪,不然就等着被舆论的唾沫淹死:2017年环保组织游行,维护秩序的警察被围殴,而媒体却大肆渲染警察拳击少年的图片;相反,“黄马甲”示威时,身着黑衣黑帽的前职业拳手用组合拳打懵警察的视频却获得诸多媒体的转发和点赞。
作为公务员,法国警察的收入属于平均线,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局势的恶化被迫牺牲与家人相处时间,加班出警维护社会秩序,还要动不动因为执法尺度受到媒体的口诛笔伐、内部的调查质询……难怪法国警察自杀率是所有职业中最高的,而警察消极执法也就更不足为奇了。
任何社会,当警察不愿执法、不敢执法,那它就必乱无疑;而若警察不执法的原因,是暴徒行径无法被法律约束、无法得到舆论的谴责,那就到了必须重典治乱、刮骨疗毒的时刻。古今如此,中外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