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堡
没有专门的采访,甚至不曾故意地提出任何一个问题,只是随时记下她老人家,一位抗日战争中入党,之后千辛万苦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以后在绥德认识习仲勋,又结成终身伴侣的齐心老人的此次旅程。她此刻牵着女儿桥桥的手,沿着习老的革命征途寻访昨天的故事。笔者有幸陪同,听着她老人家一路亲切的言词及各自的亲身感想,记录下所闻所见。
无定河是一条古老的河,也是一条苦难的河。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战马嘶吼,兵戈相见的战场;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屠场;是中原帝国抵御外族入侵的战场;也是穷人造反闹革命的地方。闯王李自成从这里起事,红军将领刘志丹到这里征战。多少革命者涉过这条河,陕北六烈士在这里就义。
齐心同志此去横山的目的,就是实地考察著名的横山起义。这是习仲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后,也就是在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亲自部署和指挥的一次成功的兵运工作。
无定河作为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越到上游,河床越来越宽,河道落差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它来自毛乌素沙漠深处,河道便像一匹野马,在沙丘之间随意弯曲狂奔。公路沿着河畔上行。到了一处高塬,河道突然由南来转向正西。北岸是低洼的沙滩;南岸是高高的山崖。山崖之上,出现一座古寨,背山面水,高高在上,显得格外峻拔,这便是横山起义的重要旧址之一——响水堡。
响水堡为横山县的重镇,紧靠内蒙古,历来就是守边重地。寨子的石墙窑屋坐落在山坡,无定河如同天上涌来,响水堡好似中流砥柱,当河矗立,形成天然的军事要塞。一堡当道,易守难攻。
眼下,正是下午三四点钟,高原火热的阳光由无定河上游直射而下,耀得人眼睛有些恍惚。汽车奋力盘上山顶的古寨遗址。齐心老人下车,顶着烈日登上古寨高墙。大革命时期,为创建陕北根据地,马明方、马文瑞曾在这里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建立党团组织。而最使这座名堡尽人皆知的,则是它在影响深远的横山起义中的历史故事。
当地党史办的同志指着脚下山腰里的几所老瓦房说:“齐老,你看,那里就是敌人的营部所在地。当时响水堡驻扎着敌人一个营,营长反动不化,是横山起义的重要障碍。起义部队和解放军联合发动攻击,不到一个晚上,就消灭了敌响水堡寨内守军和榆林援军两个营,为横山起义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九封信与连续召见
对于这次起义,齐老曾听习仲勋讲过。那是1946年炎夏时节,也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高潮阶段。党中央、毛主席所在的延安遭到国民党部队重重包围,战争形势日趋严峻。好在有王震将军率领的南下支队同李先念部在中原吸引着30万敌军苦战,才赢得了陕甘宁边区从容备战时间。可是毛主席很关注王震部队的安危,7月26日至9月6日,毛主席一连九次亲笔写信给时任西北局书记兼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治委员的习仲勋,就中原部队突围后豫鄂陕边区的建设和迎接王震部队北返行动作出周密部署。甚至还专门找他面谈:“仲勋同志,现在王震部队要回来了,突破敌人30万军队的包围不容易呀,你说他们回来的路线怎么走?从哪里过渭河?”“我看途经商洛山中,由蓝天山口子出来,从渭南大荔一带连夜渡过渭河离渭北山区最近,容易避开敌人的围堵。到时候我们派部队接应。”
“是呀,一定要派熟悉情况而又得力的同志去接应。还要他们注意收集沿途敌人驻防和兵力分布情况。同时要通知所经之地地方配合开创新的游击根据地。以巩固扩大此次南下作战的战果。”毛主席说着,停了下来,沉吟片刻,又说:“部队经过连续的行军作战,已经疲惫至极,需要补充给养和短时间休整呀。另外,部队到达边区以后,要召开群众欢迎大会,欢迎我们的南下英雄凯旋。”
习仲勋听得心中十分感动。想不到,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为一次具体军事行动会如此的精心安排,甚至夜不能寐。可见他对革命事业是多么的高度负责,对同志、部下又是多么的关怀备至、重情重义!
接受任务后,习仲勋在精心领导组织南线出击,接应三五九旅返回陕甘宁边区之时,对周边地区的政治环境和军事态势有了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
六月的一天,毛主席又一次特别召见习仲勋,一见面,毛主席就说:“仲勋同志,我们又有大仗打了。”“是呀,中央军委决定,我们首先发动榆横战役,这回要好好教训一下国民党第22军,把北线问题解决了,南线的压力就会减小。”“南边胡宗南的20万人我们可以先放一放。今天你来谈谈边区备战的情况,还有对解决北线之敌的看法和设想。”
毛主席说着,还亲自起身,往仲勋的茶杯中添了水。见他头上有汗,就把手中的扇子交到他手中,自己点烟抽着。“边区备战,我们首先解决的是思想麻痹的问题,同时教育干部群众,克服悲观厌战情绪。层层思想动员,坚决立足于打!这是关键前提。具体备战工作目前部署三个月的时间,要求办好三件事:第一是经济备战,经济是胜利之本,争取今年各项生产成绩超过任何一年。经济上有了基础,才能完成其他一切战备工作。第二是加强练兵。正规军要能一个顶一个,甚至一个打几个,没有苦练的功夫,就不能达到杀敌的目的。特别强调了政治练兵,加强思想教育。部队的政治素质尤为重要。第三是加强民兵训练。在全民皆兵的口号下,提出要精练三万民兵,才能有力配合正规军作战。第四是开展高树勋运动、曹又参运动,策动和欢迎不愿打内战的国民党军官兵起义参加革命。”
习仲勋简明地汇报了陕甘宁边区备战的情况。毛主席点头表示满意。并说:“胡宗南已经在忙着调兵遣将,准备进攻边区,并且命令榆林的驻军一同行动,对我实行南北夹击。现在因为有我中原作战的牵制,他还顾不上进攻边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集中精力组织好北线战役。加快策动横山起义,解放榆横地区,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以便将来集中力量对付南线胡宗南的进攻。”
习仲勋说:“主席的考虑是符合实际的。北线敌人兵力明显不足,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果要加强,兵力只有来自胡宗南的支援和傅作义的补充。但看来这两方面都不可能。胡宗南抽不出队伍,傅作义在今天已经有些自顾不暇。至于横山起义,按照主席的要求,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将与胡景铎、胡希仲同乡同学的师源同志由关中分区调到绥德地委任统战部副部长。师源已经先后两次到胡部同胡景铎交谈,转达了我的口信,也就是希望他们适时举行起义的意见。同时,我还派延属分区专员曹力如和绥德地委副书记刘文蔚秘密到榆林同胡希仲会面。胡希仲认为起义条件不成熟,只有胡景铎表示了坚决反蒋的立场。又在部队发展了一批进步骨干分子,可否策动其率部起义。”
毛主席听了,在地上踱步抽烟,沉吟半晌。说:“好呀,关键时刻,一个师起义,对于蒋介石也是沉重打击!”
至此,起义的准备工作进入紧锣密鼓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