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台湾问题专家王海良接受本报专访表示~~~
台湾问题专家王海良接受本报专访表示~~~
台湾问题专家王海良接受本报专访表示~~~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湾问题专家王海良接受本报专访表示
历史性握手来之不易
李一能
  就即将举行的“习马会”,本报记者上午采访了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海良。王海良说,“习马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两岸三十年交融、交流、交往的基础上孕育而生。上海作为全国对台事务最重要的区域之一,见证了这一历程。1998年在上海举行的“汪辜会晤”,是两岸政治对话中的重要一章。此后,上海在两岸政治对话、台商事务推进、对台研究工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许多台商看来,上海与台湾文化、社会氛围、思维方式较为相近,而上海也有许多鼓励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因此对上海的推崇度非常高,两岸的社会融合在上海体现得淋漓尽致,上海也成为了两岸民间交流的主要桥梁之一。

  王海良认为,因为两岸间有着如此深刻的社会交往,和平发展成为两岸民众共同的心愿,形成了“习马会”的民意基础。调查显示,台湾八成以上的民众支持“习马会”,普遍认为只要安排合理,两岸领导人当然可以见面,这将有利于两岸人民的福祉。“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见,是两岸关系历史性的突破。”王海良表示,“习马会”的意义,在于重申“九二共识”,确定两岸和平发展的架构继续推进,同时让两岸民众认识到,两岸繁荣与和平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

  王海良认为这次会见的地点、时机、及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考虑了双方的需求与现实情况。之所以选择新加坡,是因为有1993年“汪辜会谈”的先例;在时间上,避开了台湾“大选”这一敏感时期;互称”先生“则体现了平等尊重,务实灵活的思维。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生态上海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两岸领导人划时代会面反响热烈
称呼、时间、地点有讲究
历史性握手来之不易
新民晚报焦点A03历史性握手来之不易 2015-11-05 2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