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去行政化,北大带个好头
胡印斌
  胡印斌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大的综合改革正稳步推进,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在人事改革方面,北大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包括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系主任和副系主任。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

  今年3月,林建华就建议,“如果能够把级别去掉是最好的,如果真是去掉了,那对于去行政化肯定是有好处的。”这次,他表示北大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尽管步子似乎“小”了些,但这一“去行政化”改革,或将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值得期待。

  多年来,高校“去行政化”话题一直广受关注。而决策的方向也很明确。2010年颁布的《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即提出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则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也要求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

  尽管从决策层到学界,从政府到民间,对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已有共识,但在具体实施上,却鲜有实质性推进。与此同时,一些高校争级别、讲权力对等的论调和做法,仍然存在。可见,高校“去行政化”依然道阻且长。

  “去行政化”难在哪里?其一,高校并非“绝世独立”,若管办分离改革不能深入推进,只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则高校的生存环境会变得艰难,无论大事小事,可能均会受制于形形色色的行政机构。南科大原校长朱清时曾坦言,“我们去掉行政级别之后,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面对没有级别的南科大,觉得凡是可以管的事情都要来管,而且会按照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理解来管。”其二,多年的行政化运行,也使高校固化了太多的现实利益,很难骤然取消。

  但无论如何,讲求“官帽子”的高教体制,不仅不符合现代大学的精神,也会扼杀学术的活力与创造力。一些高校因为权力过于集中且不受约束,甚至成为腐败的温床。

  当然,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在整体改革的框架下有序推进,制度设计要有过渡、有对接,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事实上,此番北大的人事改革就是综合改革的一部分。要避免“去行政化”改革出现反复。

  北大已经启动的综合改革不乏标杆意义,而全局性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也该尽快列出时间表,出台具体改革方案和机制。这其中,高校厘清内部的运行机制固然重要,但管理部门与高校的关系也应该有一个规划。此前有专家提出,高校改革不能由行政部门来主导,而应该由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制定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来执行。这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互动/新民健康
去行政化,北大带个好头
清净
运动的目的
将医改经验消化吸收再创新?
玉米粉
“双11”不能只是拼低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去行政化,北大带个好头 2016-11-11 2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