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清净
姜燕
  姜燕

  大字不识一个,未尝不是好事,这是我前段时间在德国生活时得出的结论。当在电脑前、手机里和报纸上看到我不认识的德语时,我甚至有种嘲弄的窃喜,因为它们没有耗费到我并不太大的大脑内存,在一个人们被动接收超多信息垃圾的时代,这简直是一种胜利。那段时间,世界清净如许。我耳聪目明,专心调研,主动搜寻着需要的信息,有足够的时间和脑力思考。

  好景不长,我回国了。疏远许久的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重新宣示对我生活高地的占领,同质化的信息充斥着我的生活。手机常常被一两桩事刷爆,一时间,多个公众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被人们不停转发。

  微信发明了朋友圈和公众号,精明的国人又将它迅速转化为生意,创造了不少撰文致富的神话。这大大刺激了多年来卖文为生的人们和自诩有些小才的梦想家,公众号从此层出不穷。每个瞬间,不知有多少人在试图捕捉最热的新闻,迅速敲出一篇花里胡哨的文字,还要想方设法把文章拗出个撩人的姿势,在即将爆棚的信息中博出位,冲个10W+,卖个好价钱。公众号失去了最初传播信息的意义,变得媚俗,在蜂拥而至的网文里,想找到一点有价值的思考,是有多难。

  我忍不住吐槽,朋友说,卸载微信。我做不到,某些人用N倍于我等的智商,创造出微信,绑架了我们。接受它,就必须接受它的副作用,好比看报纸难免抹一手油墨,看电视会变成沙发土豆一样。可用微信的代价太大了,它几乎占据了人们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我清洗了公众号,只留个别精品,关停了一些朋友圈,因为转发内容过于同质化,或距离我太远。这有点像清理书房,去粗取精,果然清净多了,而且我的生活并没因此缺失什么。我很感谢相顾不识的德语,让我感受到清净的美好。当客观的屏障消失时,所幸我还有主观选择的自由,面对信息推送模式,关上门、拉上窗,把喧嚣挡在外面,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互动/新民健康
去行政化,北大带个好头
清净
运动的目的
将医改经验消化吸收再创新?
玉米粉
“双11”不能只是拼低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清净 2016-11-11 2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