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医改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老百姓的获得感实实在在,医改的推进惠及了更多群众,同时,解决程序衔接、成本控制、资源调配等各种具体问题也越来越迫切。
改革先行者的探索,为后来者树起了标杆。过去几年,在福建、江苏、安徽和青海等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形成了一些符合实际、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药价平民化、支付便利化、就医近距化、保障稳定化、信息互联化等,都是衡量改革效果的指标。上海实行“1+1+1”签约服务,根据差异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搭建起“1位家庭医生+1家区医院+1家市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据第三方测评,认为找家庭医生就诊方便的居民达92.1%,对服务态度与服务效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5.5%和89.1%。
深化医改,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是最重要的,很明显,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中西部地区,北方的一些探索也未必符合南方实情。正因为深化改革之难,才有必要先行先试;也正因为积累的经验不可能包治百病,才有必要在推广中进行再调适、再探索。(李洪兴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