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双11”不能只是拼低价
沈彬
  沈彬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双11。有些微妙的变化还真不容易被察觉,比如,今年“双11”似乎狂欢的“狂”劲不太明显了,消费者更为理性了,但其背后却是网络更广泛、更深入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中国网络购物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弯道超车,跳跃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百货商店、超级市场、“销品茂”阶段,直接进入网购爆发期。淘宝等电商平台大大降低了商品的中间成本,一出世就是以超低价吸引到了消费者。

  前几年,消费者在淘宝平台上突然发现原本东西是可以卖到如此便宜的,真是两眼放光,那种消费冲动几乎是不可抑制的,“剁手也要买”。我陪同非洲来的朋友一起逛义乌小商品市场,看到他们对于低价产品的两眼放光,从中我明白了中国消费者当初接触网购时的冲动。也正是基于这种消费形式的转型,阿里顺水推舟地把原本的“双11光棍节”改造成了购物狂欢节。

  之后,网购的崛起引发了“网购害死实体店”“实体店将会灭绝”之类的讨论。其实,商业模式并没有按照这条逻辑线发展,如今,大家发现未来不是“网购消灭实体商店”,网购也不可能代替所有的实体商店和服务,而是线上线下的高度交互、融合。从去年开始,支付宝、微信高调杀入零售巨头家乐福的收银台;通过“饿了么”“大众点评”等APP,我们可以找到最近、性价比最高的饭馆;传统便利店被赋予了电商物流平台的新功能,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这一切让线上、线下不再是“对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直到上个月,马云高调宣布:阿里不是一个电商企业,而是“一个开放、透明、协同的商业基础设施平台”,之后他又表态说“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

  的确,单纯拼低价的“纯电商的时代”正在结束,在经历了若干个“双11”的疯狂之后,消费者会更理性甚至平和一些,因为已经默认了“互联网消费时代”的到来,默认了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经历消费的整体升级,“双11”不能,也没必要是“拼低价”,而是怎么用足互联网、大数据、跨境电商等机制,去满足中国人的升级消费需求,用创新、创意撬动新需求,比如之前G20峰会提出的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

  “双11”从最早的光棍节自嘲,到被阿里成功地包装成“购物狂欢节”,使网购异军突起;再到如今,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实体店与网购相得益彰,中国的消费环境彻底改变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互动/新民健康
去行政化,北大带个好头
清净
运动的目的
将医改经验消化吸收再创新?
玉米粉
“双11”不能只是拼低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双11”不能只是拼低价 2016-11-11 2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