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000期·“我与晚报”不能不说的话
~~~——20000期·“我与晚报”不能不说的话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晚报,满满的都是回忆”
——20000期·“我与晚报”不能不说的话
郑辛遥
卖报歌从第一期到第二万期 孙绍波 画
  异口同声

  ——贺新民晚报第二万期

  郑辛遥 画

  在我认字之前,喜欢看爸爸拿着新民晚报认真阅览的酷样;在我读书之时,喜欢通过阅读新民晚报来获取实时新闻;在我高考之际,通过近十年养成的读报习惯来提升作文水平。现在已为人母,新民晚报将继续陪伴我和儿子一起成长,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金菁 申江路 

  新民晚报给我留下最难忘的记忆就是高中时期。高中是最煎熬的三年,每周末我都要看市井故事,那两三个笑话让我身心愉悦,忘记高中学业的繁重,有些故事又饱含深意……时间悄悄从指缝中溜走了,感谢新民晚报带给我的欢乐,就算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我依然支持你,祝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浓厚! 

  袁雯君 永清新村

  往事是记忆里的老唱片,在心底永恒旋转。晚报副刊发表的十多篇文字,留下了我青春成长的足印,每个生命起舞的日子因你而精彩。岁月如歌,在斟酌未来之际,愿与你携手并进,书写生命新的华彩乐章! 

  刘佳宏 平型关路 

  妈妈是晚报的编辑,鉴于晚报的影响,当她推出“我的健身之道”栏目时,全国各地应者踊跃。领导决定编撰成册,但许多作者文字水平有限,需要改稿,妈妈邀我一起做,有谁知那本书的定稿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呢?这是我少女时代难忘的经历。 葛鸣 鲁班路168弄

  新民晚报是我家唯一一份坚持阅览至今的报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复刊后一家人对新民晚报不离不弃,一如既往地爱不释手。母亲和我也都曾在报纸的体育版和《夜光杯》副刊上发表过文章。新民晚报将一直伴随着我们,新民晚报我爱你! 

  张平 康定路

  新民晚报发行已20000期,就如浩瀚的大海,多么宏伟。我一介书生,“传道授业”之余,也曾有幸倾心为之灌注过几道细流、几多涓滴——“夜光杯”斟过几杯薄酒、“市井故事”描了些许众生图相、“百姓纪事”留下了校园真情、一瓣心香……大海啊!您以母亲博大胸怀,容纳汇集了“我们”——让“我们”也竟然成了大海。您一定会容纳汇集更多的“我们”,浩浩荡荡,汹涌澎湃,奋然前行……

  李庆生 高境路477弄

  年轻时独爱《夜光杯》,古稀之年,移情别恋上仅出了132期的《金色池塘》,周日我沉浸在“池塘”里,看着“锦鳞游泳”:“长命百岁”为我提供养生秘诀,“银发社区”让我看到老人的精气神;如果你想潮一把的话,“晚晴风景”为你提供平台。今年5月1日,习作《于漪老师的馈赠》登在平台上,得到同仁们的点赞。 

  伦丰和 宁夏路353弄

  小辰光,看夜报

  小辰光,看夜报,两分洋钿一张报,《沙家浜》,《红灯记》,革命故事记得牢。结婚时,订夜报,正好复刊度蜜月,吃饱夜饭看夜报。改革了,开放哉,夜报开始长大了,四版八版十二版,如今已经四十版,做爷爷,领孙女,吃好夜饭拿夜报。教孙女,念儿歌,新民夜报,夜饭吃好,我家京京,开始读报。胡国庆 高安路82弄

  6岁时我就给爸每天排队买晚报,直到现在63岁还在坚持,哪怕出国旅游十天、半月一大叠,但还是像还债一样逐天消化,直至看完。晚报是上海人的精神食粮,愿晚报越办越好。

  赵永梅 梅岭支路7弄

  青少年时,家住北站,天天去宝山路口的阅报栏前浏览贵报,连载小说《佘赛花》《罗成》《穆桂英》的文采和插画,至今能忆起。很留意京剧广告,是我母子买票指南。文革后复刊,订阅至今。希望副刊油墨浓重些,步入老龄的阅报人眼花了。 陆浩钟 平武路150弄

  本人虚度寒暑五十有七,看新民晚报二十余载。四十多年前去外祖母家见一铁皮大箱,内有戒指、项链若干,银元几十枚,亦有银制鎏金的小菩萨像,能大套小层层叠入极精致,皆不入“法眼”。唯一报夹的1957年新民晚报和一本手抄的促织经,征得舅同意后给了我。始知大炼钢铁、除雀记、赶英国超派克等许多知识。后本人应征入伍,临走之时托吾弟将此报收回,待四年退伍再询此事,吾弟曰:忘了!呜呼哀哉,我的“法眼”痛哉惜哉!20000期将至以此记忆! 朱国兴 普善路958弄

  十六岁时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从此开启我写作兴趣,六十六年来耕耘不断收获颇丰。父亲生前几十年如一日天天要看新民晚报,那年十二月父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不忘叫我每天把报纸带去读给他听,弥留之际低声对我说“别忘了订明年的新民晚报,我要看的!”这是最后的遗言,此生不忘。飞入寻常百姓家,留在读者心窝里。 黄发明

  我在读初中时就天天看新民晚报了,发行两万期,我也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年过七旬的老汉,但喜爱晚报的初心不变。记得二十年前,我厂党委书记突然病故,家属唯一的要求是在新民晚报上登一条讣告。由于我常给晚报写稿,党委把此事交我去办。在没有版面的情况下,晚报老师帮了忙,讣告见报后,家属含泪说道:谢谢新民晚报。马关根 新龙路1111弄

  千里之外的家乡报

  上世纪80年代,我读小学,家里有很多报纸,是母亲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部分订阅的,我哥和我都特别爱读。我哥读报开阔眼界,成绩优异,1988年以团场第一名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我后来也考上大学到上海来任教。要知道,那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塔里木农场。这是一个17岁就离沪支援边疆的上海知青——我的母亲的远见卓识。她为我们订阅的好几份报纸里,就有一份相隔几千里外的家乡报——新民晚报。 倪芸 上海市第十中学 

  我今年67岁了,对晚报有深厚的感情。早在1985年,我上山下乡在大兴安岭还未回沪,那时正好在林场政工组工作,特地订了份新民晚报。在遥远的冰天雪地,每天晚上览读晚报已成了少不了的功课。每到一个月结束也舍不得扔掉,整齐地装订成册有十几本,直到1986年回上海。 孔惠炳 凌兆路99弄

  我1933年生,和创刊于1929年的贵报来说,是贵报的小弟。我订阅贵报逾40年。我们全家都爱看新民晚报,儿子在美国学习、工作20余年,不管是在美东地区的新泽西州,还是在美西地区的硅谷,始终订阅贵报。贵报是全天候的鸟儿,一年365天,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每天都会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但可知天下大事,也是一本百科全书。我期盼并祝愿贵报越办越好!2万个日日夜夜!你们辛苦了!

  魏仲端 五角场政旦东路30弄

  祝贺新民晚报发行20000期。我也从新民晚报的小读者到现在的老读者。我从识字起就开始读新民晚报,当时每到晚上,父亲下班回家手里总是拿着一份当日的新民晚报。全家抢着看,由于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我抢不过他们,后来每当父亲要回来时我就到路口去接父亲。虽说接父亲不如说去接晚报。另有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我大哥1962年当兵去南京,父亲为了满足大哥看晚报的习惯,一周寄一次七份晚报到部队,直至大哥复员。晚报是我家不可少的一份知识源泉。支内在外地,订的报纸是晚报,复刊后第一时间订的是晚报,晚报始终陪伴我。 高球根

  我今年68岁,1969年支内重庆。晚报复刊整整26年没间断晚报的订阅。由于离上海千里之外拿到晚报至少三四天后,同事们争相抢看,领导查岗非但不责怪还激动地和我分享家乡的消息。回沪后21年来,我也从没停止阅读,我会坚持一辈子。 吴允怡 平型关路2199弄

  我是晚报的忠实读者,从晚报2分一份开始,至今每天都在关注晚报的条条新闻,1968年上山下乡在崇明锻炼了6年,看不到晚报心里不是滋味,回沪复刊后又继续订阅,从杨浦订到闸北。我与晚报有着难忘的记忆,在此表一表心意,祝贺晚报迎来发行第20000期。 

  孙庆华 彭浦街道1015弄

  初次见面就爱不释手

  1962年与晚报相识,无法订阅。得知在上影厂门口,每天傍晚有阿姨售报,从此每天下午去那里等候,常常望眼欲穿,久等后才如愿。一天,队伍排了十多人,一外地人问排队买什么?回答“报纸”。他以为“包子”,也排在后。卖报阿姨来了,他才恍然大悟,周围人大笑。

  刘伟源 南丹路

  1963 年1 月,当我结束好八连所在部队连队当兵锻炼而去某部队医院报到时,首次阅读新民晚报就爱不释手,从此成为老读者。从国家大事全球新闻,到百姓生活小知识,既有红领巾身影,又有银发老人笑容,不愧为百科全书式的好晚报。期望继续办好“夜光杯”和“评论/ 随笔”,扩大“新视界”,加强“新民法谭”等特色版面。 龚挺 宝源路301 弄

  记得晚报是1982年元旦复刊的。当时我从邻居口中偶然听到消息后飞奔到居委支部书记处,经我不懈的“软磨硬讨”才获得一个珍贵的1/5个试刊名额的!近35年的订阅,我既是读者又是作者,还曾在晚报上发表过不少小文。一直至今,晚报都是我离不开的贵师贵友! 兴业 阳光故里

  一生中最爱的报刊非新民晚报莫属。“文革”中一度停刊,记得那年复刊,要订阅的人成千上万,不得不凭票订报。我又没有渠道得到订报单,不得不去原永安公司门口的黄牛那里花高价买票。记得复刊第一天邮局送来的晚报,左邻右舍争相抢阅,那个情景现在想起都想哭!新民晚报不管你走到那里,我此生是你忠贞不渝的读者! 蔡熙鸿 许昌路328弄

  23岁那年,我从外地来上海工作,偶然看到一份新民晚报,从此,成了我每天必看的报纸,延续至今。特别高兴的是,我近年来写的《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秦怡开职代会》等文章,在晚报上刊发后,还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好评。祝愿新民晚报与时代同行,永不落伍!

  张小玲 威海路

  二十多年前,来到这即将再次沸腾的土地,你是街头里弄一道静静的风景。南粤同窗学舌吆喝:“雅(夜)包(报),雅(夜)包(报)……”引来一片哄笑!毕业后,在菜场,在车站,与你随手相携渐成积习;而今,晚饭后与你侃侃而谈,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感谢为你梳妆打扮的人们,世界因之绚烂多彩! 葛蓝涛 平凉路2625弄

  我订晚报已有20多年了,每天除了一日三餐,看晚报是我雷打不动的精神食粮。有时因为下午外出拍照,晚上又要去上夜班,就错过了回家取当天的报纸,第二天夜班回家,我又不爱看隔夜报。为了能看到当天的晚报,我就只好到书报亭去买,一般下午三点左右比较能买得到,错过了下午5点,就难买到了。有好几回,为了买到一份不容错过的新民晚报,我会在大街小巷上“拼命”与“执着”地寻觅书报亭,甚至会走遍几条大小马路,找啊找,目标直指要看到当天“新鲜出炉”的新民晚报,买到了会兴奋不已,没买到就会极度沮丧,一晚上心里会感觉空落落的,同事知道我这一特殊喜好,都说我爱看晚报已到了痴迷的程度了,哈哈。期盼新民晚报越办越有特色,发行量年年大增! 潘金鳌 桂林路

  变成铅字特别兴奋

  从我没出生的时候家里就订新民晚报,我自己的故事从2006年8月6日说起:有一次普通地看报,发现一年前高三写的文言体小小说《檀父小传》在“星期天夜光杯”发表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做过中福会的小记者,得过征文奖,但第一次变成铅字特别兴奋!后来,大学里常投稿,也经常选登入“校园直达”,2008年荣幸成为晚报社区版通讯员,去法国读书期间,参加晚报与《欧洲时报》的国庆六十年征文获得选登(2009年10月24日这期)。工作之余,我陆续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一些文字,至今大约十万字左右,但第一次领取稿费的时刻记忆犹新。虽然现在创业阶段非常忙碌,我依然忠实是晚报的读者,也将一直是晚报的忠实读者!愿新民晚报越来越好! 马圣楠

  在“铅与火”的岁月里走进了你,又在“光与电”的时代融入了你。从九江路到延安路,再从延安路到威海路,参与和见证了你的传奇,欢呼并分享了你的辉煌。往事虽成追忆,但血液里的晚报情愫总是随着新民晚报的进步涌动不息。岁月悠悠,躬逢10000、20000期盛事,对30000期有太多的期许。生命中有你,在你传承和创新的前行中,我会用自己的方式爱护你;不忘初心,未来的日子,将继续坚守最初的诺言,直到你下一个辉煌的到来! 王国章

  我生于1929年9月9日,属蛇,见证新民晚报曲折全程。有两个小故事,曾见诸报端:19080期目击《与松鹤同影——爱情故事尽在美丽园林中》。19195期中秋夜,孙女在新民晚报写下祝福语:“四世同堂,蛇寿马富,八五双庆,影驻报海,人月共圆”。祝愿:“人民喉舌,福慧双全,曲直向前”。 沈舜鹤 四平路1950弄

  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我认识了新民晚报,那时版面很少,印象最深刻的是连载小说《芦荡火种》。父亲在邮局上班,回家买上一份晚报。后来我顶替父亲进了邮局,工作几年调到发行组搞零售又和晚报打起了专业交道,每天和个体户打交道,为增加晚报份数而努力工作。这工作一干十几年直到2014年60岁退休。晚报陪我几十年,我从中了解了国内外新闻,特别喜欢看夜光杯和小说连载。值此晚报庆祝20000期的美好日子,写上几句,表达自己晚报的情结,愿越办越好! 

  方新国 环林东路879弄

  新民晚报是我须臾不离的伙伴,自晚报从1982年1月1日复刊始,一直伴随着我,一天都不拉下。期间曾四度搬家。即使外出旅游和出差,也要补看完前几日的报纸。我曾在1988年夏季,就朱建华未能得到奥运跳高冠军写了一篇文章,晚报修改刊登了。祝晚报事业发达!

  吕少明 新金桥路

  少小看报老大登

  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我想改几个字,似乎更能反映自己跟新民晚报的关系,叫做“少小看报老大登”,因为从小就喜欢看新民晚报,但几十年来一直是读者身份,后来看着看着,就有一点想参与进来试试秃笔的冲动,记得第一篇拙作发表在十年前的新民晚报“职场方圆”版上,(《自我约法三章》2006.04),因为是年过半百才登了第一篇稿件,所以才有开头的调侃。有了开头,后来就一发而不可收,陆陆续续发表了几十篇稿件,虽然都属“豆腐干”一类,但瘌痢头儿子自己喜欢,见到自己码的字刊登在晚报上,心情总是愉悦的。这就是我跟新民晚报的情缘和互动。许华建 香山路 

  我是忠实的草根读者,偶尔也动动笔。八年来,在休闲版、夜光杯发过小文;在多个征稿活动中入选、获奖。晚报秉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理念,编辑不“以貌取人”,令人感动。风雨沧桑20000期了,不容易。向她致贺、致敬!

  殷国祥 裕德路45弄

  两万个日日夜夜,谱写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壮丽辉煌!大郎的笔小英的画,赵老的未晚谭,灯下一张,绿枝断想;辛遥的智慧快餐,鹏举的鲈乡,篇篇华章!六十年代我刊文繁花,海上风光!新民敢言敢怒敢伸张,为老百姓代言,为人民歌唱,历史给您授奖! 汪洋 上中路

  我20岁在厂里满师,开始订晚报,至今已订了56年。还要一年年订下去,并向亲朋好友推荐晚报。我还向晚报投稿,已发表了50多篇,其中有获奖拙文。晚报是我的精神粮食,充实了我的生活。晚报一年比一年出色,办报人员功不可没。 周有豪 浦东川沙南桥路297弄

  老百姓成了“名人”

  1997年新民晚报举办97看浦东征文,我撰写的一篇儿子去哪里上学被采用,在颁奖会议上,我得了二等奖,赵启正还点名让我发言,晚报为此进行了报道,我老百姓一下子变成了“名人”。 汪建华 浦东新区芳华路660弄

  晚报成就我这81岁老汉获得过三次重大奖项:一是1999年获晚报等主办的澳门知识大奖赛金奖;二是2009年获晚报与企业共办的为老人圆梦大奖;三是2013年获晚报金牌读者提名奖。您是良师益友,将伴我度过终生。

  张康华 包头路1150弄 

  晚报常请读者互动,参与其中,自有收获。北京奥运后,体育部和红双喜为乒乓球队庆礼,邀部分读者共贺,有幸参加,典礼现场见到王励勤、张怡宁等金牌选手,聆听夺金过程,得到签名,并共进午餐会,此景至今难忘!

  徐卫东 瞿溪路120弄

  读晚报已经35个年头。35年,晚报陪伴我从青年到老年,读晚报和给晚报写稿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晚报是我的良师益友,生活中不可一日无此君! 郑自华 平凉路

  她是我的良师益友

  每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晚饭后看新民晚报,她是我的良师益友。退休后我爱上了旅游,我从“新民旅游”中找到了最佳旅游线路,使我和妻子在新疆、西藏、海南等地留下了愉快的足迹。真诚地感谢百姓的晚报。杨国勇 

  我早在1957年就开始阅读贵报。记得那时社址在圆明园路。关于晚报,用当今时髦语来形容就是:满满的都是回忆。我还记得1982年元旦晚报复刊。那时每天出报纸仅一张半,却带给人们8小时以外短小精悍的精神食粮。复刊之后,晚报迁址九江路。每次路过,我总是期盼有朝一日能有机会进入参观。

  今时今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报刊出版业也进入了调整期。我希望贵报能保持并发扬特色,为民所想为民发声为民解忧,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季耀中 开鲁路351弄

  新民融进日常生活,三十余年年年结缘; 晚报馈赠精神食粮,一万多期期期不落。作为读者,新民晚报每期必看,即便出差回家必补;作为作者,视“豆腐干”登上《夜光杯》等为乐。练笔之乐在内心,相伴之乐在一生。江天舒 江苏常州市

  新民晚报发行第20000期,20000个日夜,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短促的一瞬间,但在人生的旅途上,却度过了漫长的路程。你好似一个人造的小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和热;你好似一个亲切的老师,给我们讲解各门课程;你好似一艘坚固的轮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愿新民晚报向着发行第30000期继续奋进。 章家颖 襄阳南路

  新民晚报率真、朴实、亲切,见证了城市的发展。20000期里包含了一部历史,一种坚守。祝愿晚报越办越好,越来越亲近民生,解决老百姓的烦忧。 俞鸣洪 利津路385弄

  我是新民晚报忠实读者,新民晚报已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一员,尽管现在网络资讯如此发达,但我们家还是不愿意舍弃她,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资讯都来源于她。祝新民晚报越办越出色。 翟世明 浦东大道

  新民晚报从创刊至今始终用心、用情和用劲地传递着、弘扬着具有浓郁沁人特色和温馨芬香气息的海派文化,这是我二十年坚持订阅的不变理由。现在,我以晚报为粮,以晚报为乐,以晚报为媒,在阅读晚报中领悟、思考,通过晚报追求内心的一份宁静与和谐。 

  季履平 杨浦区工农四村

  晚饭后看新民晚报,这是家中四代人传承的习惯。在网络电媒高度发展的今天,泛着墨香的报纸仍属最爱。我们一家恭贺新民晚报20000期,飞入百姓家,飞进百家心!编辑部全体同志辛苦啦! 王帆 银城中路

  新民晚报,上海人的生活,世界的关注。这里有情,这里有心,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从父母手里一直传递到孩子桌前。愿我们一起守护这份想念。 刘春花 南苑一村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迄今,新民晚报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版面新颖别具一格,国内外读者千万众,出版20000期!何故?为百姓分忧,与百姓同乐,跟千家万户同结善缘。顺民心者报兴,民护,为国之鉴也。刘友杰 桂林西街14弄

  孟母三迁为儿子,晩报三迁为百姓。古有孟母,择邻而居,使儿子健康成长。今有新民晚报,复刊以后,从九江路到延安路再到威海路,从手工排版到新民邻声上线,技能更新,为百姓讲故事本质不变!肩有责任,心有读者,笔有温度。飞入寻常百姓家,温暖千家万户心。 林良敏 

  论年龄,新民晚报已是耄耋级的“老人”了;论资历,新民晚报已是久经沙场的“将士”了;论关系,新民晚报已是读者心目中“那位”了;论质量,新民晚报已是大家铁定了的“下饭菜”了。 薛广梅 宝山区宝林八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关于晚报,满满的都是回忆”
扫描二维码参与“我要上头版”小游戏
新民晚报要闻A05“关于晚报,满满的都是回忆” 2016-11-21 2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