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务事,住宅小区最紧要!”连续与11位市民电话诉衷肠后,乘着间隙,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市城管执法局长徐志虎深有感触。
■ 难在哪?
“违法建筑、占绿毁绿、流动设摊、破坏承重结构……这些问题依旧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徐志虎坦言,今年,随着城管执法事项放大到428项后,他们从小区墙外走进了小区墙内,因为牵扯的利益更多、涉及的矛盾更大,居住小区成为了行政执法难点的“突出部”。
虽然今年通过生态环境和居住小区综合治理,全市已拆除4500多万平方米违建、清除集中乱设摊点70多个、立案处置违法装修2000多件。但仍面临取证难、执法难的问题:敲承重墙,不让你进门怎么办?违法建筑,你罚你的我搭我的怎么办?
■ 怎么管?
“虽然难,但我们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束手无策!”徐志虎说,一是要通过更加严格的培训提升城管执法人员的实务能力,要敢用法、会用法、善用法,真正掌握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二是要通过更广泛的部门间合作,形成综合执法的大环境,违法装修携手房管取证、油烟扰民联手环保处置,扎紧篱笆,让违法者无孔可钻;三是引导社区自治,让居委会、业委会等发挥能量,建立全民巡查发现机制,行政执法无缝衔接,让违法行为真正成为过街老鼠。
■ 该干啥?
“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必须成为我们的最重点!”徐志虎表示,他们在积极构建社区自治、政府管理、行政执法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的同时,将对住宅小区内市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重拳出击,不仅要对“老油条”们顶格处罚,还要加强“行刑对接”,综合使用好消防、土地、环保等法律法规,让违法者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本报记者 徐驰 钱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