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家庭口水仗的争议焦点是,如何理解平鑫涛在遗嘱中所说的话——“当我病危的时候,请你们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护病房里。所以,无论是气切、电击、插管、鼻胃管、导尿管……通通不要,让我走得清清爽爽。”
琼瑶对三个儿女怒吼:“请你们,求你们,认识你们的爸爸!他这一生,要‘轰轰烈烈的活着’,而你们,却要他‘凄凄惨惨的躺着’?那样是爱吗?是爱吗?”子女指责琼瑶:“真正的重点始终不在于究竟要不要插鼻胃管这件事,而是我们跟您对于父亲值不值得继续活下去的认知不同。对您来说,您认为父亲应该死;对我们来说,我们选择了让父亲活下去。”
其实,这只是两种对爱的不同理解,甚至没有对错与高低之分。子女们要维持父亲的生命,不忍他离去,情有可原。琼瑶则要尊重丈夫的意愿,她在脸书上写道:“我知道,这是两种爱的拔河。他们的爱,是只要爸爸活着,等待奇迹降临!我深知没有奇迹,不忍让鑫涛陷进‘生不如死’的绝境里!这两种爱,注定是平行线,注定无法交集!他们的爱没错,就是缺乏对医学的知识!而我的爱,包含了太多我对鑫涛的了解和壮士断腕的痛!”
琼瑶和出版界传奇人物平鑫涛都是名人,这使得这场争论演变成了公众话题,而这场争执也牵扯出了这家子50年来复杂的恩怨情仇。平鑫涛的三个子女都是他与前妻所生的,若琼瑶是他们的生母,也许就不会发生这场争论了。对于父亲当年因琼瑶介入而生婚变,子女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他们为亲生母亲打抱不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让琼瑶在这场争论中并不占上风。尽管“体面离开”在西方一些国家中已实行,但在中国,让病人“有尊严地死”却很难做到,“放弃治疗”几乎等同于“大逆不道”。因此,继子女反对琼瑶的做法,在讲究“孝顺”的社会氛围中是占上风的。何况,平鑫涛在遗嘱中说的放弃救护的前提是“病危”,而“失智”并不是“病危”,通过医疗手段维持“失智”者的生命并不难。若真诉诸法律,可能对琼瑶并不利。
作为名人,也许琼瑶不该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家中的分歧,正如继子女所说:“原本是我们的家务事,却被迫将父亲的生命送上公审的祭台。”网友的误解、谩骂,更加剧了双方的矛盾,致使家中一些陈年旧账也被翻出,让琼瑶在这出现实版“琼瑶剧”中颇为受伤,她说:“我一夜之间,就变成众矢之的!万箭穿心的我,顿时伤痕累累……我的诉求已被扭曲,我的善意已被污染,我承认每天痛定思痛!鑫涛已经移交给三个儿女,我的自责也该告一段落了!所以,我即将关闭脸书,十四年来为了照顾鑫涛,不曾出国!我想去国外走走,转换一下心情!”这样的结局当然不是琼瑶所愿看到的,这位编剧高手只能痛苦无奈地选择隐退。
不过,这场争执却不能说没有意义,它将一个严肃的话题摆上了桌面,当我们的生命走向终点时,能不能更有尊严?从这个角度看,琼瑶已经唤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