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园”杂记
李美幸
  李美幸

  沈园的主人自然姓沈,是诗人荣雄父亲手植的路边果园。位于金石公路东侧,是金山百花节的必由之路。春天,这一路上桃花嫣然,梨花如雪,油菜花金黄,是一条很美的赏景线路。唯独沈园里缀满枝头的白色橘花养在深闺黯然花开,少有问津者。

  沈园主人曾做过当地中学校长,我们依习俗称他沈校长。沈校长虽已年逾76岁,但身子骨结实、硬朗,动作敏捷。我们抵达时,他正欲骑电瓶车出门,看见少主领我们一行六人到来,立即折回院子。进院子是一栋三层小楼,建于1984年,彼时,是当地唯一的三层小洋楼,但经过30多年的日晒雨淋,风霜雨露,已显得有点老旧,而且,样式也明显落伍了,这与少主不在老屋居住不无干系。

  穿过带有大灶的厨房,是一方菜圃兼花园,6分地光景。我们戏称沈家后花园。伫立于此,市声渐绝,一瞬间有遁世之感。

  菜圃有菜,小青菜,鸡毛菜,都是绿色有机菜;花园有花,桂花,橘花。十一月初,花期已过,桂花雨似的一地金黄已不复相见,但满园橘香,充盈鼻腔,沁入肺腑,提神醒脑。篱边的树上,色调明亮的橘子,已硕果累累挂满枝头。

  隔着后花园的篱笆,还可以觑见外面的橘园,枝叶婆娑间,有橘子在枝条上晃荡,诱惑着我们。其实,这片橘园,仅仅是少主家名下30多亩土地的一个边角。80年代后期,农村抛荒严重,为了不让珍贵的土地闲着,沈校长的妻子,也就是少主的母亲,作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市三八红旗手,带头租赁承包了30多亩地。一晃30多年过去,土地租赁费用也从当年的60元一亩,涨价到现在的960元一亩,再加上人力成本的上涨,从土地的获益,已经越来越少。

  沈校长步履矫健地带我们穿行在他的橘园。这是他的园子,他的果,他的地盘,他做主。沈校长一边随手用花匠使用的剪子剪下缀满枝头的橘子,一边分给我们品尝。橘林里有十来个品种的橘子,我们一一品尝,细咽慢咂,倒也能品出肉质的细嫩粗粝不一,果味的酸甜不同。

  沈园约3亩多地,依路绵延,为狭长型。里面以桂树,橘树为主,兼植杉树。杉树笔直挺拔,高达四五米;桂树高2米以上;橘树略高于人,参差有序,可见主人匠心。这些树木,我基本是依果实辨认,至于脚下那些或低矮、或伏地而生的黄杨,芋艿,茨菰,薄荷,紫苏,蚕豆、土豆,山芋,光看叶子,我是无论如何不认识的。不认识也非无趣,我一律把它们当作生命相待,当作润肺的氧疗,自然有一种愿意善待的尊重,乐意亲近友爱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于退避处跋山涉水
未熟先摘
住在香港的好处
“沈园”杂记
巧用电子设备
秋艳(剪纸)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沈园”杂记 2017-12-04 2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