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所音乐学院的国家使命(上)
阙政
1927年11月,国立音乐院在陶尔斐斯路(今南昌路东段)56号成立,师生与各界代表合影
周小燕指导廖昌永练习声乐
  ◆ 阙政

  1927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院”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有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自此,中国自己的音乐之声,如一江春潮,润民心,传世界。

  今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九十华诞,这所中国最早的高等专业音乐学府,办学九十年来,逐步形成了以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研究为核心,以音乐表演艺术学科为主体,以应用音乐为延伸的音乐艺术学科综合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音乐艺术人才,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

  如今,上海音乐学院再出发,秉承“和毅庄诚”的校训精神,以“双一流”为鞭策,以“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在国家民族崛起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奏响世界最强音。

  传说诞生于新与旧、东与西、血与火的年代。那时,国家恰似承载未知命运的巨型容器,战争与和平、阴谋与爱情争先恐后地在历史的舞台上竞逐独属自家的一席之地。上一秒,局势尚且激荡鸣振如恢宏的交响乐;下一秒,紧绷的旋律又泄露了波谲云诡的不可预测。

  风雨如晦,前路难行。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变,这片土地的山河故人,总归希冀听到“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报晓初啼,点醒一份和毅庄诚的果敢、敏慧与博雅。1927年,蔡元培、萧友梅等有识之士呼吁,一定要建立一座“属于中国自己的音乐学院”。11月27日,“国立音乐院”正式成立,其办学宗旨明确“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

  烽火连三月,正声抵万金

  在国立音乐院首任院长蔡元培、首任教务主任萧友梅的带领下,学校借鉴欧美音乐教育的体制和专业设置,结合我国实际,创立了中国近现代高等音乐教育的规格和建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创院之初的学科分类除乐理、器乐、声乐外,另设辅助——包括国文、英文、法文、体育、诗词、词曲、国音、公民、文化史、文学史等,其建校意旨之高、含义之丰,由此可见一斑。

  从1927年到1937年,学校逐渐形成良好的教学传统:聘请一批高水平的中外师资;采用国际通行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标准,推行学分制;以中外经典性的优秀音乐遗产作为主要教学材料,逐步形成了重视基础课目、坚持严格训练、勤于艺术实践和具备全面修养的学风和教风,在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术研究、创作表演方面,对当时的中国音乐建设和音乐运动作出了贡献,并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李献敏、裘复生、喻宜萱、丁善德、劳景贤、陈又新、刘雪庵、谭小麟、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冼星海、张曙、吕骥等。

  烽火连三月,正声抵万金。“九一八”事变后,国立音专(1929年更名)师生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主题的作品,引领救亡音乐大潮的兴起。1935年,学校结束了九次搬迁租房办学的日子,第一次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办学场所——江湾校区。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寇进犯上海,音专江湾校舍被炸,学校迁入租界,“孤岛”时期依然坚持办学。1942年,汪伪政府改组国立音专,许多师生不甘受辱,或远赴重庆,创办国立音乐院分院;或另辟蹊径,兴办私立音乐专科学校;更有贺绿汀、向隅、吕骥、冼星海、唐荣枚、寄明、姜瑞芝、张贞黼、李焕之、李德伦、李珏等一批师生奔赴延安,以音乐为武器,积极投身抗日洪流。抗战胜利后,重庆“音分院”于次年归沪复校。

  萧友梅在《音乐月刊》发刊词中曾提出,“在此非常时期,必须注意如何利用音乐唤醒民族意识与加强民众爱国心”——诚如萧君所望,从《国难歌》《国民革命歌》到《抗敌歌》《从军歌》,从《长城谣》《游击队歌》到《黄河大合唱》《新四军军歌》《八路军军歌》,国士独清嘉,斯音永不朽!而解放战争时期,音专师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发起参与了大量进步活动,成立学生自治会,先后参加上海学生“反美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声援抗议活动;“音乐学习社”还出版了油印地下刊物《音乐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近代史的每一处转身,上音人未尝缺位,剑胆琴心,风骨凛凛。

  师生并肩 群星璀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11月24日,新中国成立前数易其名的学校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1959年,上音被文化部确定为部属六所重点艺术院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上音与国家建设同呼吸、共命运,全体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饱满的热情和辛勤的努力,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殚思极虑,在人才培养、音乐创作、艺术实践、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影响全国乃至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十年摧折,不可摇撼音魂根本;政治冲击,岂能干扰赤子诚心;一俟神州春回,学府锦音依旧。1978年,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尔后,上音陆续恢复附中、附小,大学部六个系,并对专业和系科做了调整。从1980年至今,学校群星璀璨,师生并肩,在国内外摘获无数荣誉、奖项,无愧其“音乐家摇篮”之称。进入21世纪,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上音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校区筹划又上台阶,办学格局“一体两翼”,学科内涵全面构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一所音乐学院的国家使命(上)
敦刻尔克
黄蜀芹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8一所音乐学院的国家使命(上) 2017-12-04 2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