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文创50条 托举上海文化 营造美好生活~~~上海“文创50条”2演艺产业篇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创50条 托举上海文化 营造美好生活
无意间,你就会遇见一场演出
上海“文创50条”2演艺产业篇
朱渊 朱光
上海演艺设施优化布局图 新民图表 制图 董春洁
■徐汇滨江剧场群效果图
  今年9月,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史依弘主演的传统京剧《霸王别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连演12场;今年8月,上海交响乐团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小半个欧洲;上海芭蕾舞团的“天鹅军团”一路巡演荷兰、比利时;上海歌舞团的原创舞剧《朱鹮》三度赴日巡演,在东京、名古屋等地连演19场……“走出去”的步伐一刻不曾停歇,“请进来”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德国作曲家克里斯蒂安·约斯特为上海民乐团创作了民乐协奏曲《上海奥德赛》;来自纽约的戏剧《不眠之夜》班底专为上海打造了“亚洲版”驻演至今一年多;源自加拿大的“太阳马戏”第3个系列剧目也已在上海演出多时。

  原创精品的频繁输出,让上海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巨轮的始发港;各国艺术家的不断涌入,也让上海成为全球瞩目的崭新的亚洲演艺大都市。而上海市民亦因此沐浴在艺术的氛围之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艺术之光普照申城

  冷空气骤袭的周末傍晚,上海大剧院的“常客”裴锦明和她的“戏搭子”刘瑜购票后,在售票处和大剧院接壤的避风处安排她们的“观剧档期”:“我明天出差,不晓得能否赶回来看上芭的《胡桃夹子》。后面有那么多新年音乐会,你想好看那场了吗?”而此前,在柏林爱乐的优惠票购票现场,亦能发现类似的甜蜜烦恼,短短一周内,有帕尔曼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音乐会,还有“重头戏”柏林爱乐,很多乐迷穿梭于上交音乐厅、上海大剧院和东方艺术中心,乐在其中。上海大剧院的会员中,有人一年365天能安排360天不重复看剧。

  除“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外,徐汇滨江剧场群、世博园区旅游演出剧场群、现代戏剧谷剧场群、复兴路汾阳路音乐街、四川北路剧场群、天山路商业体剧场群等8个演艺集聚区的建设,正在加快形成演艺产业的集聚效应。

  郊区剧场的建设也让居民翘首以盼。位于奉贤的上海首家“森林剧场”——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今年10月启动建设,这座在新城中央生态林里建成的顶级艺术场馆,设计简洁、纯净,力求与生态融合。2019年,这张崭新的“南上海的艺术名片”将携手嘉定保利大剧院、宝山长滩音乐厅及青浦虹桥百老汇剧场群,共同拓展城市剧场的天际线。

  随着“上海艺术商圈”模式的全面推广,“转角遇见艺术美”早已不是新鲜事。漫步繁华商业街,能听见鼓点皮黄,铿锵京韵;在商场购物,能欣赏墙面绘画和充满奇趣的装置艺术,商场由此成了开放式的剧场和展馆。家住天山新村的姚瑶说,现在的孩子比我儿时幸运得多,现在的商场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动听的萨克斯、精彩的踢踏舞、搞怪的魔术和滑稽的双人杂技。作为上海街艺表演定点表演区之一,金虹桥商场里每天都有艺术秀,艺术真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原创剧目不断涌现

  提升创作演出能力,支持国有及民营文艺院团开展主题创作,是催生艺术精品的关键。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史无前例地起用了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90后龚天鹏的原创大型交响合唱《启航》。作曲前,龚天鹏专程前往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嘉兴南湖、北京鲁迅故居,并三次探访上海一大会址,隔着近百年的时空,感受当年革命志士的家国情怀,并将这份血脉相承的红色情感注入作品的旋律中。

  《朱鹮》的创作则以保护珍稀鸟类朱鹮为切入口,呼唤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舞剧采用中国古典舞的现代表现方式,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汇,展示朱鹮最具代表性的“涉”“栖”“翔”三种优雅的动作姿态。融合古典芭蕾和民族舞蹈精髓的《朱鹮》,被外国观众视为中国的《天鹅湖》。

  在“一团一策”方针指引下,区级剧团及民营院团也在市场中摸索出了自己的“活法”。上海宝山沪剧团的《挑山女人》自2012年10月首演至今,累计演出场次达253场,观摩人数超过25万。而上海文慧沪剧团以一年一部原创的速度,不断累积着剧目量,仅去年一年,演出场次就超400场。《白衣柔情》《绿岛情歌》等作品更是赢得极佳口碑。

  国有院团好剧频出,民营生力军异军突起,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2011年起,上海市对民营院团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2016年扶持资金力度加码至800万元。如今,上海民营院团数量已达到253家,年演出场次超过一万场。

  人才扶持讲究精准

  2017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项目剧本朗读会前天在沪举行,青年编剧王斐在会上感慨地说:“年轻创作人在上海获得了更多资源和机会,这资源不仅是指资金,还有一对一指导剧本的专家。”近年来,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人新作评选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扶青计划、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等平台,络绎不绝地涌现出优秀青年编创、表演人才和具有潜力的原创剧目。

  初出茅庐的青创人才在上海能够寻到机会,优秀的原创作品也能在这里找到推广、展示的平台。在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交易会上,舞蹈家杨丽萍的新作《春之祭》收获了50多个海外演出机构与艺术节的合作意向。而谭盾创作的《九歌·合唱协奏曲》,则同时被德国、英国的相关协会相中。

  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展开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从“高原”走向“高峰”的演艺创作将让上海这座演艺之都更为璀璨。 本报记者 朱渊

  【相关链接】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市共有各类演出主体1669家。全市剧场共举办各类演出16000多场,观众1000万人次以上,票房约15亿元。中心城区50家专业剧场共举办营业性演出8862场,观众人次达592万,剧场演出收入逾9.9亿元。

  马上评

  同心圆,与艺术同城

  亚洲演艺之都的城市演艺设施布局,在“文创50条”中已经明晰。市中心是“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二三十家剧场呼之欲出。“环人民广场”的外圈,则由黄浦区与徐汇区接壤的复兴路汾阳路音乐街、静安区的现代戏剧谷剧场群、徐汇滨江剧场群、虹口区的四川北路剧场群、长宁区的天山路商业体剧场群“包裹”。再外圈,郊区剧场新一轮建设已启动,嘉定、宝山、青浦等地均将有符合当地环境与需求的大型剧场。

  远郊的金山、崇明、奉贤等地,则将借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书展、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电视节以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一年四季歌”的软实力,来实现艺术能量的辐射与传递。

  这四个圈,都是围绕演艺的“同心圆”,都是让亚洲演艺之都立足艺术,美化生活的载体。新建的剧场,将因演艺活动而充满温度;剧场构成的同心圆,在让艺术“连城”的同时,也将凸显精神生活的价值“连城”。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无意间,你就会遇见一场演出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3无意间,你就会遇见一场演出 2017-12-18 2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