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科学实验室又称“生活实验室”,主要是研究如何将设计和科技应用于社区,创造可持续的社区生活方式。而这个“实验室”的前身,则是存在了10多年的废品回收站,居民投诉多年的脏乱差“老大难”。
位于阜新路260号的废品回收站成立于2003年,曾是一家非正规就业组织。它位于两栋居民楼之间,面积不过100平方米。一些年过去了,这家回收站经层层转包,生意越做越大,纸板箱、旧电器、塑料、泡沫等废品长年堆在人行道、居民小区,形成安全隐患。装运废品的卡车每天停在马路上,影响交通,噪音扰民。每到夏天,回收站门口污水横流,异味阵阵,周边居民无法开窗,无法晾晒衣服,苦不堪言。每年,12345、杨浦区和四平路街道接到的群众有关阜新路废品回收站的投诉不断。2015年,杨浦区将其列为重点薄弱整治区域。
2015年底,回收站的房屋租赁合同到期,但老板却不愿意搬走,反而组织员工来街道一次次“上访”,表示将失去工作造成生活困难。为做好回收站的关停工作,在杨浦区信访办的指导下,四平路街道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仅信访专题会议就开了30多次。信访干部季燕和来访人谈了不下十次,从安全、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耐心解释,说清这里不适合再开废品回收站的原因。对于曾在这里工作的老员工,季燕告诉他们,如果生活困难,可以申请生活救助或由街道推荐上岗。后经了解,他们其实均已退休,每月领取养老金。针对一些回收人员和居民卖废品的需求,街道排摸了附近江浦、控江、五角场等街道的废品回收站,均在三公里内,将地址和联系方式印在小卡片上,发放到有需求的人员和居民手中。
经过一年多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个扰民的废品回收站终于顺利搬走了。居民们高兴地说:“我们盼了十几年,环境终于干净了!”今年10月,这个腾出的空间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完成了改造,成为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上海第一个“生活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把高校、社区居民和本地创业者集聚到了同一平台,定期对外开放,与周边居民进行互动。 首席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