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非合作:从“输血”到“造血”
齐旭
  得益于中国公司的“万村通”项目以及译制中心,今年夏天,肯尼亚球迷穆内内再也不用花钱挤进小商铺巴掌大的房间盯着小电视看世界杯,而是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边看比赛,边听斯瓦希里语解说。穆内内只是中国与非洲系列合作项目千千万万收益人中的一个。随着中非合作全方位加深,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不仅感受到生活的改善,更见证了本国经济开始自主“造血”。

  西方“流行观点”太短视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之际,一篇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讲述了一个跟西方偏见很不一样的故事:在埃塞俄比亚首都的中国工业园区里,20岁的当地雇员格塔硕·迪拉努通过努力学会了中文,两次获得晋升,拿着月薪90美元的他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还有18岁离开农村老家的艾玛维,也在中国企业里找到了工作,学会了专业技能。报道援引麦肯锡去年的报告指出,在埃塞俄比亚等8个非洲国家有千余家中国企业,近九成员工是当地人。在埃塞,拥有177名员工的中埃联合制药厂只有一名中国雇员。

  “与流行的看法相反,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这篇特别报道着实打了本国政要们的脸。

  欧美一些国家对中非合作的种种抹黑言论,非但媒体不买账,学者也嗤之以鼻。著有《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的美国学者布罗蒂加姆指出,欧美国家对非关系侧重单一援助且附加援助条件,而中国更乐于以双赢为目标、以平等伙伴姿态,展开集合援助、投资和贸易等多途径的有效实践,“不少非洲人挺喜欢这种平等的交往模式”。

  当地人最清楚是否获益

  除了抹黑中国,将非洲看作自己传统附属的西方国家也开始重新拉拢。“遗忘”了非洲30年的英国首相上月底终于踏上这片土地,却是为了在脱欧后寻找更大的市场。尽管有求于人,特雷莎·梅丝毫没有放下英国人的傲慢,在南非毫不避讳地表示,“英国的对外援助项目,我要确保它们服务于英国利益。”而德国铁娘子默克尔计划给非洲提供的3亿欧元投资,被曝也是“经济账下藏着移民账”——确保非洲年轻人留在当地,而不是涌入欧洲。

  相较于西方国家充斥着利己主义的“吸血”式援助,中国提供的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造血”型援助:在非洲的大部分中国企业为当地雇员提供学徒培训,帮助他们成为电工、制鞋匠、药剂师和工程师;参与非洲移动通信发展的中国手机公司,用中国的拍照“黑科技”让非洲消费者有了适合自己的镜头;而让穆内内在家就看上世界杯的“万村通”项目已使25个非洲国家的民众不出家门、了解全球,负责该项目的四达时代公司甚至还专门成立译制中心,把优秀影视作品、热门赛事实况译制成包括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非洲当地语种播送。

  饱受苦难的非洲人民,自然懂得如何选择。正如埃塞俄比亚工业战略化设计师阿科比·奥克贝所说:“作为非洲人,我们最有资格去说是否从中国的援助中获益,这不需要什么证人。这才是真正的伙伴!” 

  本报记者 齐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第A03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雅加达之光
   第A15版:雅加达之光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中非合作始终是心心相印的合作
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 聚焦三大议题
中非合作:从“输血”到“造血”
新民晚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A02中非合作:从“输血”到“造血” 2018-09-03 2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