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明
中西医结合中医能否做到在提升白血球及纠正贫血上比西医更好的疗效呢?是的。可许多病家会质疑:我化疗后一直服用补益气血的中药,但疗效并不理想啊。这问题并不在中医,而在于医师所用剂量的严重不足和方法不周上。不仅补气的党参、黄芪和补血的当归、熟地等只用常规剂量,而且大多只补气血,没有重点补肾。面对化疗伤害人体的严重程度,这种剂量和方法自然难以奏效。
我来分析一下机体受损程度之重及修复之难:一、反映被化疗毒性所伤害的虽是气血不足,但根子在骨髓,而骨髓由肾所主,也就是说伤到了五脏之母、先天之本的肾脏。二、一般意义上“五劳七伤,穷必及肾”的慢性虚损是一个病情渐进而病程较为漫长的过程,但化疗之伤是短时期内的剧烈伤害,这种伤害对人体的破坏较之慢性者要严重得多。三、一般的虚损在形成后大多不会再有渐次加重的伤害发生,而白细胞已经下降后的连续化疗,却是对人体正气不断加重的连续伤害。四、因为一次化疗后又要接着做下一次化疗,这就又给常规剂量起效较慢的中药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就是正气已经伤了,不但还要继续伤,而且限定你必须在下次伤害前要把已经重伤的骨髓基本修补好。我再把上面的四个因素简括如下以方便读者明了:1.正气受伤的部位重要;2.伤害的程度严重;3.在短期内的重复伤害;4.修复伤害的期限非常短促。这些因素对中医治疗所造成的困难是空前的。面对这种状况,常规的中药剂量和治法怎么可能达到理想的疗效呢?不少医师都认为这是中医的本相,没法改变,其实主要的出路仍在于用药剂量的突破上。剂量大了,作用的力度自然会增强。力度大到足以抗衡乃至超过破坏之力,那么所受的伤害就自然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良好修复。当然并非单靠峻量就可解决所有病症,但我在这方面的实践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如何才能较好地处理化疗与虚损的关系,我的观点是:要以存人为本,一定要把机体正气的底线固守住。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应以尽可能长的远期疗效作为治疗目标。不顾正气底线的过度化疗,把人都给搞垮了,抑杀癌细胞还有什么意义?
较多患者来我处就诊时,已经化疗且已出现了白细胞下降。此时我的要求是,化疗后白细胞不能低于2500,血色素不能低于9克(大约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骨髓抑制五个分度中的2度)。如低于此指标,化疗应该延后或减少剂量,等用纯中药将其调升达标后再做。不少医患都会认为我这方法是不懂西医的表现,因为一则化疗药物作用的时间,是针对不同病理分型和细胞周期起作用的,所以化疗的间隔时间必须与其相应而固定。二是为了保持化疗药物在体内能稳定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浓度,所以剂量必须足够。如果只是为了保证白细胞的正常回升而延长了化疗的间隔时间或者减少了剂量,就会使得疗效明显下降。我尊重和感谢西医的一切已被实践证明正确的成果,但对上面的理由我并不完全赞同。理由是:一、如果现在西医对癌症的认识和方法都已是全部正确的话,那么它理应在总体上已被攻克了,但事实却远非如此。二、不顾机体本源而过度化疗的结果,也明确显示了死定周期的疗效并不理想。我认为,凡是当时针对尚未攻克之病所推行的治疗规范,都会随着科研的不断进步而被不断修正,所以包括癌症在内的所有西医(包括中医)现在还不能治愈之病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在本质上其实都还只是探讨性和实验性的。现在的这些规范只是相对以往无效低效的规范而建立的,因此并不能作为整体上已经正确的科学结论和方法加以固定。疗效不理想,一定是因为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尚未到位。西医现在不仅在学术层面,而且在临床上也已开始重视和实践治疗上的个性化策略。比如,国内外已在采用的温和剂量拉长周期的方法,就是一种对现行规范疗法并不理想的探索和补充。
从我数十年治癌的实践来看,中医除了能够直接抑杀癌细胞外,不仅在总体上能够保障化疗的常规疗程得以顺利完成,还能为良性增加常规外的化疗次数提供保障。如果中西医能够真正结合好,疗效较当下可有大幅提高。如果再加上早期筛查的全面推广、国外新药的及时到位以及足够的医保保障,我国治癌的总体疗效应能达到世界最优。
第三个毒副作用就是对肝肾的损害。这一副作用比较上述两个相对要少许多,而对肾脏的损害又少于肝脏的。我个人体会,对轻中度的药物性肝损,是可以边用中药纠正边用化疗的。对轻度肾损害或急性肾衰,应用中药后大多也可以修复或逆转,但对继续化疗的保护效果则不理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