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本版列表新闻
~~~——静安区申韵沪剧队
~~~——静安区申韵沪剧队
~~~——静安区申韵沪剧队
~~~——静安区申韵沪剧队
~~~——静安区申韵沪剧队
~~~——静安区申韵沪剧队
     
2018年09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戏曲的魅力深深吸引
——静安区申韵沪剧队
李敏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9月4日,在浦东新区企业、企业家联合会举办的活动上,一位身着蓝色服饰,肩围红围巾的女演员,以字正腔圆、富于激情的《红梅赞》演唱,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她就是静安区申韵沪剧队的资深队员赵斯翼女士。

  申韵沪剧队成立于2003年,现有队员33人。平均年龄为65岁,年龄最大的82岁,为清一色的退休职工。这支队伍每周活动两至三次,主要是排练节目。

  这支文艺队伍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与上海沪剧院两位专业人士朱美恂和王志良带教不无关系。朱美恂是沪剧院演员,王志良是著名琴师,曾为沪剧大师王盘声操琴。他们退休后担任申韵沪剧队的艺术指导,手把手地从唱腔、做功、舞美、服装、背景设计等各个方面,为队员进行系统指导,使这支队伍很快走向了成熟。

  74岁的叶国俊原来学唱评弹,后改行学沪剧。他对这个行当很生疏,又缺乏舞台经验,是朱美恂老师一招一式地教,使他成长了起来。而今他已能字正腔圆地演唱《送情郎》《人盼成双》《赠玉兔》等几个唱段。上台表演老练得多了,已无刚开始时怯场的情况。

  78岁的王德飞原是企业行政干部,他业余爱好沪剧,单位有文艺演出时常一显身手。退休后参加了申韵沪剧队。每次排练都十分认真,演唱有板有眼,富有韵味。去年他不慎中风,在医院里吊了十四天盐水后,身体有了恢复。出院后他直奔现场,一头钻进了排练中。王德飞说:沪剧是我们本地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作为上海人,有责任做好传承工作。  

  队员赵斯翼原来做小生意、办厂,因热爱沪剧,被沪剧队的团队活动所吸引,生意也不做了,厂也不办了,全身心投入其中。龚云华、周桂红、顾玉群家住莘庄,每次参加活动,公交车来回路程就需四五个小时,但他们一次不落,准时来参加。何以如此,他们的回答是:沪剧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们。

  申韵沪剧队除了演出《看龙船》《赠钱》《搀桥》《问叔叔》《看照片》《五更乱梦》等一些传统节目外,还自编自演了一些节目,如《英雄赞》《老年朋友好开心》,有的节目荣获上海市民文化节团队展示奖等奖项。沪剧大家马莉莉评价道:你们是一支业余队伍,演唱却达到了专业水平,希望你们更上一层楼!     李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家装专版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涨知识”可防骗
观念变一变 自愿住进敬老院
图片新闻
糖尿病患者慎食无糖月饼
被戏曲的魅力深深吸引
扫一扫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银发社区A23被戏曲的魅力深深吸引 2018-09-22 2 2018年09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