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
大米庆丰收 万亩良田稻卷浪
本报讯(记者 杨洁)“突突突……”大型收割机在金黄色的稻田里奔驰,伴随着马达轰鸣声,一排排沉甸甸的稻穗应声倒下,掀起阵阵清新稻香。21日下午,首届松江农民丰收节在泖港镇黄桥村举行,“松江大米”金秋正式开镰。
松江大米传承着农耕文化的精髓,2014年成为上海唯一的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松江区农委种植业办公室科员董晖告诉记者,由于8月气候适宜,今年水稻的产量比去年高,谷粒也更加饱满,品相更好。
今年,“松江大米”指定品种“松早香一号”种植约1.1万多亩,相比去年的6000多亩,翻了近一番。这归功于其口感香糯、米粒晶莹的优良品质。“市场比较接受,农民种下来效益好,不担心卖不掉。”董晖说。
松江的土壤属性大部分是青紫泥,适合水稻生长。松江大米在种植过程中更是严格品控,不仅免费给农民统一供种,从源头上把品种保障好,今年还加强了对农民的统一培训,提升他们种植、栽培等方面的技术,并制定出一套统一的病虫防治管理体系。
据悉,早熟品种“松早香一号”为国庆稻,大部分在9月份集中上市。此外,还有一种晚熟品种“松1018”预计11月开始收割。
崇明
有机稻开镰 国庆尝鲜新大米
本报讯 (记者 范洁 杨洁)生态岛崇明,上实东滩绿港农业园内,一台台收割机在水稻田中来回穿梭,切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上实东滩有机水稻近日开镰。市民可在第一时间尝鲜东滩国庆新米。
东滩大米屡获行业金奖,米粒细长,晶莹剔透,米饭色泽鲜亮,香味浓厚扑鼻。今年种植的近200亩早熟水稻品种“松早香一号”,全部采用稻鸭共作模式,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全程施用高氮活性生态有机肥;采用物理方式防治虫害,田间设置杀虫灯,定期人工拔草,还利用鸭类田间活动防除害虫和杂草。
今年,园区共有5.6万亩稻田,除了让市民尝鲜的“国庆稻”之外,国庆后“南粳9108”“南粳46”“沪软12-12”等优质品种陆续进入收割期。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斌介绍,在全面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背景下,园区确立了“发展绿色稻米产业,打造生态农业高地”的战略目标,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发展优质、绿色、精品的农产品。
与此同时,市民期待已久的不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两无化”大米也于今天正式上市。
记者了解到,这次“两无化”国庆米中,有许多“高科技”元素。比如在生产基地中,通过稻田物联网传感器,能实时智能追踪水、土、气等水稻生长环境的变化,通过智能感知、云计算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农业基础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及预测。不仅如此,产销系统还可识别记录大米售出时间,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查询详细追溯信息、物流配送信息和售后服务信息等。